依托消費金融、養老金融,上海銀行(601229)一度被視為行業中的佼佼者,然而這家標桿城商行已逐步失去A股上市城商行“亞軍”的寶座。憑借著坐落于國內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以及相對穩健的資產質量,式微的上海銀行還有重回“亞軍”位置的機會嗎?
收到近億元罰單
因遭近億元罰單處罰,這家城商行近期受到輿論關注。國家外匯局上海市分局日前開出一張大額罰單直指上海銀行外匯業務,因結售匯、外幣理財、內保外貸、外匯市場交易等領域的八項違法違規行為,上海銀行被給予警告,并被處以罰沒款合計達9854.4萬元。同時,對三名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警告及罰款。
具體來看,上海銀行所涉及的違法事實包括:因無結售匯業務資質的分支機構違規辦理結售匯業務;已批準停止營業的分支機構違規辦理結售匯業務;違規向境外個人銷售外幣理財產品;違規辦理內保外貸業務;違規辦理備用金結匯;未按規定報送結售匯統計數據;虛增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量;使用未經授權的通訊工具開展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以及未按規定保存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記錄。
對于此次處罰,上海銀行也作出回應,“本次處罰涉及的業務發生在2019-2021年期間,部分業務按辦理的時間進行了追溯”,并表示,已對發現的問題即查即改,并依規對相關責任人開展責任追究,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優化管理流程等措施,強化了內控建設和風險管理機制,上述處罰對該行業務開展及持續經營無重大不利影響。
“此次罰單反映了上海銀行在外匯業務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認為,處罰涉及的業務發生在2019-2021年,對于上海銀行而言是已經消化的一次性計提的額外支出,影響了當期利潤水平,但考慮到金額占比,影響非常有限,預計查漏補缺后該行外匯業務依然持續向好。
據了解,上海銀行外匯業務主要包含外幣儲蓄、個人結售匯、個人境外預開立服務、外幣票據托收等。根據上海銀行2022年年報,該行在外匯衍生品方面建立獲客機制,通過分層分類管理提升對客營銷精度和服務效率,報告期內,該行代客交易量同比增長22.3%,代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3.7%,不過,這一增速相較于2021年已有所下滑,2021年,上海銀行代客交易量同比增長89%,代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09%。
除因外匯業務受到近億元處罰外,此前上海銀行還曾先后因部分個人貸款違規用于購房、以貸收費,同業投資業務違規接受第三方金融機構擔保等收到多張百萬元以上罰單。與此同時,上海銀行投訴量也位居前列,根據上海銀保監局公布的2022年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彼時納入上海銀行業消費投訴事項共72035件,上海銀行則位居在滬銀行投訴量第一,共有885件投訴。
失去城商行“亞軍”寶座
上海銀行成立于1995年12月29日,于2016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近年來,在江蘇銀行(600919)、寧波銀行(002142)等同業的追趕下,上海銀行資產規模及業績增速均被超越,逐步失去A股上市城商行“亞軍”的寶座。
截至2022年末,上海銀行資產規模已被江蘇銀行趕超,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的排名由第二位跌至第三位。與此同時,隨著利息凈收入的減少,上海銀行2022年營收同比下降5.54%至531.12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8%至222.8億元。
對比A股其余16家城商行業績來看,2022年,上海銀行營收增速僅超過重慶銀行和西安銀行(600928),位居城商行倒數第三,營收數值自2020年被江蘇銀行超過后,2022年又不及寧波銀行,排名跌至第四位;歸母凈利雖略有增長,但增速也處于末位,為17家城商行倒數第四,數額排名也被江蘇銀行、寧波銀行趕超,失去A股上市城商行“亞軍”寶座。
“在城商行中上海銀行總體規模排名靠前,但最新的業績增速表現偏弱”,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表示,2022年上海銀行營收被寧波銀行超過,凈利潤不及江蘇銀行和寧波銀行。受上海宏觀經濟影響和息差的下降,2022年上海銀行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均呈下降狀態,但信用減值損失減少了36.7億元,推動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長期以來上海銀行營收主要依賴于利息凈收入的增長,該項收入占營收的比重達70%以上,2022年該行利息凈收入減少6.03%至380億元;非利息凈收入中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同比減少28.23%至64.93億元。
對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滑原因,上海銀行表示,受上年同期根據資管新規要求,存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清零實現收益大幅增加,造成基數較高影響,代理手續費收入同比下降。
能否重整旗鼓?
倚靠消費金融和養老金融,上海銀行曾在城商行中脫穎而出。消費貸一度成為上海銀行零售業務的“王牌”,但在居民消費需求短期收縮、信貸業務結構優化調整的背景下,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已由2019年末高峰時期的1750.59億元降至2022年末的1107.19億元。
在零售金融版圖中,上海銀行養老金融規模占比較大,該行長期保持上海地區養老金存量客戶第一。2022年,上海銀行養老金客戶綜合資產4546.5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13%,占零售客戶AUM的比重升至46.96%。
近年來在零售轉型過程中上海銀行又加大了財富管理業務的投入。不過,從財富管理業績情況來看,該行2022年財富管理中間業務收入增速放緩趨勢明顯,由2021年32.12%的增幅降至2022年的2.23%。
曾因“得罪”自家高端客戶登上“熱搜”后,上海銀行的高端客戶增速表現也平平。2022年末,該行月日均AUM30萬元及以上客戶79.79萬戶,增速為9.93%,遠低于2021年的18.23%。
廖鶴凱認為,上海銀行財富管理收入下滑,高端客戶增速表現平平的原因主要是模式較為保守,沒有很強的創新動力(310328),還是固守傳統業務為主,配套的服務能力較弱,金融科技運用開始起步但尚未有大的成效。
2023年一季度,上海銀行收入端仍然承受一定壓力,1-3月,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32.15億元,同比下降7.1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43億元,同比增長3.25%。
雖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是上海銀行資產質量相對企穩,不良率指標保持平穩,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均為1.25%,與上年末持平。
聚焦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金融三大主線,上海銀行后續能否逆風翻盤,重登A股上市城商行“亞軍”寶座?于百程認為,上海銀行地處經濟發達的上海,金融業務規模大、市場成熟,但同時金融供給也比較充分,在這一背景下,需要基于經濟和城市人口特點發展零售業務。上海銀行選擇的養老金融、財富管理、消費金融,比較契合上海金融中心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需要通過差異化、數字化和持續深耕來構建自身的業務優勢。
廖鶴凱表示,按照上海銀行的現有情況,聚焦養老金融或許會有更多的成效,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立足上海國內金融中心還是有較大發展前景。至于上海銀行后續業績能否重回A股上市城商行第二寶座取決于該行規劃落實速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