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措施的落實傳導和市場環境的持續優化。5月16日,以“金融提質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小微經濟發展論壇在京舉辦,此次論壇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承辦。
在“圓桌論壇——學術討論”環節中,多位與會專家學者建議,針對當前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可從微觀、宏觀角度考慮,從整體設計與供需兩側入手,營造有利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環境。
第四屆小微經濟發展論壇圓桌論壇現場
小微企業有動力,經濟發展有活力,要從制度建設上進一步加強政策協同、暢通政策傳導渠道、拓展企業發展空間。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在政府政策迭代更新的過程中,為了使政策達到預期效果,需要考慮中小微企業、大企業二者關系的重構,數字化轉型需要大中小企業一體化推動。
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發言
劉尚希說,數字化轉型,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于培育新市場,構建一個適合的環境,而不是按照傳統的工業化思維給予支持。政府自身的數字化也要先做好,因為政府數字化是企業數字化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前置條件,是數字化營商環境的基礎。
劉尚希強調,要用市場的力量逐漸帶動中小微企業的轉型。大中小企業之間應當形成市場化的合作,發揮大企業的作用,以企業培育企業,以市場監管市場,通過大企業幫助中小微企業效果會更好。大企業包括平臺企業、龍頭企業、供應鏈大企業、數據大企業,它們能從供需兩方面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如何與時俱進地規劃出臺政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擁抱技術創新帶來的新機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馬駿表示,要解決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技術壁壘,需要從微觀和宏觀角度考慮,有系統性設計和相應的治理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馬駿發言
馬駿認為,有必要設立中小企業技術服務中心,其使命是加快技術的轉化,服務中小企業創新,包括提供技術服務、設備服務、檢驗檢測、人員培訓等功能,并據此使命設置機制。“不是設立機構就可以,關鍵是要真正發揮作用。在機構設置時,通常的做法是政產學研共同參與,形成有效的治理。”
另外,從國際經驗來看,在供給側機構設立時提供資金支持,幫助技術創新企業打下基礎,但具體到運營時,就要發揮需求側的作用,由企業協會或者行業協會代表中小企業,提出行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術需求。通過需求側和供給側結合,引導技術創新企業服務中小企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小燕發言
完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是營造更優市場環境的重要一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小燕介紹,國外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目前主要有三類模型:一是市場主導型,二是政府主導型,三是市場和政府平衡型。她建議,可以從多個方面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加大服務機構建設力度,拓展公益志愿者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和提升服務質量,為特定的中小企業提供支持,加強海外服務體系,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院長肖星發言
對于專精特新企業群體,如何進一步加強融資支撐、放大大型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的結對幫扶成效?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院長肖星表示,近年來,國內一些地方的探索實踐提供了很多有益經驗,例如蘇州工業園區和安徽合肥,初期由政府引導基金直接投資為建設起點,后來逐漸轉向委托市場化機構管理政府的資金,同時積極引導區域內各類企業資源整合、集聚發力。專精特新企業在面向產業市場的過程中,和大型產業集團形成有效互動十分重要。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主持
第四屆小微經濟發展論壇“圓桌論壇——學術討論”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主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