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過去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新一輪存款利率調整便再度來襲。
9月1日,國有六大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先后更新人民幣存款參考利率表,即日起將下調存款掛牌利率。相較于6月調降時國有大行率先落地、全國性股份行幾天后再跟進的下調路徑,此次為同步下調,迫切性可見一斑。
截至發稿,國有六大行工商銀行(601398.SH)、農業銀行(601288.SH)、中國銀行(601988.SH)、建設銀行(601939.SH)、郵儲銀行(601658.SH)、交通銀行(601328.SH)官網已全部更新下調后的最新存款利率。
此外,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601166.SH)、中信銀行(601998)(601998.SH)、平安銀行(000001)(000001.SZ)、浦發銀行(600000.SH)、光大銀行(601818)(601818.SH)、民生銀行(600016.SH)、華夏銀行(600015)(600015.SH)、廣發銀行、浙商銀行(601916.SH)、渤海銀行(09668.HK)、恒豐銀行等12家股份行官網已經更新最新存款利率。
銀柿財經注意到,與上輪調降相同,中長期定期存款利率仍是本輪下調的重點,但相比上一輪,此次調降幅度更大。其中,1年期掛牌利率下調10個基點,2年期下調20個基點,3年期和5年期均下調25個基點。而在6月份的下調中,1年期則是按兵不動,2年期下調10個基點,3年期和5年期均下調15個基點。
分析認為,此次非對稱式調降,即長端降幅大于短端,意在緩解銀行存款定期化、長久期化情況,同時將減輕資金空轉套利行為。
事實上,對于此番存款利率下調,市場已有充分預期。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此前表示,在6月和8月1年期LPR報價下調以及近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推動下,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過程或將開啟。
特別是在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靴子落地后,在銀行息差普遍承壓的背景下,存款利率下調更是勢在必行。
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023年9月25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借款人可向金融機構提出申請置換存量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或協商變更合同約定的利率水平。
此舉在減輕居民還貸壓力的同時,也將對銀行凈息差收入形成不良影響。據媒體報道,存量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后,幾千萬戶、上億居民的財務負擔會有明顯下降,平均降幅大約為0.8個百分點。而按照一些主流券商研究機構估算,按揭利率每調降10BP,對全行業凈息差影響大概是0.9BP~1BP。
事實上,目前銀行凈息差已處于歷史低位。而多家銀行三個月內再度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也是在凈息差承壓的背景下根據自身經營需要的市場化調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74%,與一季度持平,其中國有大行、股份行上半年的凈息差則較一季度繼續下行2bp至1.67%、1.81%。
不過央行呵護凈息差態度也十分明確。央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范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這樣也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峰指出,這種表述實際上體現出了維持銀行合理利潤增長和凈息差穩定的政策意圖,這不僅會影響到銀行信貸投放意愿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會影響到銀行體系的風險防控能力和金融穩定安全。銀行業凈息差水平已基本接近長期金融穩定的底線。控制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勢在必行,且較為迫切。
面對持續下行的存款利率,個人投資者又將如何應對?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對居民個人而言,如果資產配置中存款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如果居民希望獲得較高收益那么必須承受較高風險,如果不希望承擔較高風險那么應該接受較低的收益。如果追求穩健的收益,居民可在存款之外適當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及貨幣基金等,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