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銀行發布2023年半年報。作為地方金融主力軍,今年上半年,齊魯銀行立足主責主業,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價值,加大對普惠、綠色、縣域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穩步開展各項工作,交出一份經營業績穩步增長,資產質量平穩可控的“期中答卷”。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齊魯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0.76億元,同比增長10.88%;歸母凈利潤20.07億元,同比增長15.49%;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分別較年初增長8.76%和9.09%。總體來看,上半年該行實現了規模效益協同發展。
穩中有進 規模效益協同發展
齊魯銀行成立于1996年6月,是全國首批、山東省首家設立并引進境外戰略投資的城商行。
今年以來,齊魯銀行堅守“服務城鄉居民、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的初心本源,扎實服務實體經濟,實現規模、效益、質量協同發展。
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齊魯銀行資產總額5503.6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76%;貸款總額2832.5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11%。負債總額5131.7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09%;存款總額3878.3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92%。資產規模穩健增長,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在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齊魯銀行盈利能力也在持續增強中。截至6月末,該行實現營業收入60.76億元,同比增長10.88%;歸母凈利潤20.07億元,同比增長15.49%,盈利能力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規模、效益并舉的同時,齊魯銀行持續筑牢風險防控,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27%,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02.06%,較上年末提高21個百分點。
反哺實體 彰顯金融責任擔當
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和盈利能力是齊魯銀行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反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今年上半年,齊魯銀行持續發力普惠金融、縣域金融,中小微服務質效不斷提升,服務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具體來看,齊魯銀行精準聚焦民營小微、科創、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不斷推進服務下沉、服務方式創新、服務效率提升,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普惠小微的能力和質效,為助推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截至6月末,該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銀保監會口徑)553.0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6.83億元,增速13.75%,高于該行同期各項貸款增速3.07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達到5.66萬戶。
山東作為人口經濟大省,縣域經濟基礎好,齊魯銀行圍繞山東省縣域經濟稟賦,發揮城鄉聯動效應,不斷下沉服務,深耕本土縣域市場,將金融資源持續向縣域農村地區傾斜,在推動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反哺縣域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
截至6月末,該行縣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額1091.8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17%,增速高于全行3.48個百分點;貸款余額801.1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82%,增速高于全行 6.14個百分點;縣域客戶數達到184.66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39%,縣域各項發展指標保持快速增長。
同時,齊魯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持續推動“雙碳”戰略目標落實,不斷深化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推進綠色低碳運營,積極助力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截至6月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199.83億元,增速19.20%。
數字化托底 賦能零售業務發展
推動數字化轉型已逐漸成為銀行業的共識,數字化能力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齊魯銀行不斷發揮金融科技優勢,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融慧齊魯”特色品牌,有效提升客戶服務水平。
具體來看,齊魯銀行積極建設手機銀行云商城、云繳費等高粘性生活頻道,完善線上出行、讀書等泛金融生活場景;打造“融慧齊魯”場景金融特色品牌服務,提升對政務端、消費端、行業客戶的金融賦能作用;持續推廣自助機具,提高金融服務效能。
截至6月末,該行個人手機銀行簽約客戶267.51萬戶,較年初增長22.03萬戶;開通運行37臺信創存取款機;電子渠道柜面業務分流率超過90%。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化能力的提升促進了齊魯銀行零售業務的順利轉型。該行成立零售業務數據分析團隊,強化數據思維,開展專項培訓與課題實戰,推動數字化決策、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風控。開展系統、產品、流程優化共100余項,持續發揮泉心權益平臺數字化營銷作用,上半年客戶訪問量達1322萬人次,帶動金融資產提升12.5億元。
下半年,齊魯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將繼續圍繞零售基石、城鄉聯動、綠色金融、數字化經營四大戰略,以“穩健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為指引,深度融入地方,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能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