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而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五通之一,為“一帶一路”提供了重要融資保障和多元化金融服務。
十年來,中國銀行業保險業持續優化海外布局,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加強多方合作,著力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融資支持和保險保障。
著力完善“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網絡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13家中資銀行在50個共建國家設立了145家一級機構,6家中資保險機構在8個共建國家設立了15家境外分支機構。
中資銀行積極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截至2022年末,政策性銀行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貸款合計3.1萬億元,同比增長6.6%;大型商業銀行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貸款余額約2.3萬億元。
例如,在重點項目方面,開發銀行支持了首單高鐵“走出去”項目——印尼雅萬高鐵,進出口銀行支持了中老合作旗艦項目——中老鐵路,中國銀行(601988)支持了南太平洋(601099)重要交通樞紐——秘魯錢凱港、中亞單體規模最大風電項目——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州風電項目等。
此外,銀行保險機構持續豐富金融服務體系和產品類型,滿足多元化資金需求。多家中資銀行參與發起設立或參股投資合作基金,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整合和撬動社會資金共同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項目,覆蓋能源、礦業、交通、通信、農業、制造業等多個領域。同時,創新合作模式,拓展投融資來源,構建收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銀行通過與多邊金融機構合作,不斷發揮國際化優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各銀行積極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非洲進出口銀行等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均開展了良好合作,支持其在全球的項目投資活動。此外,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工商銀行倡導設立了“一帶一路”銀行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持續推動金融業合作發展。
引流多元化資金,匯聚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不斷構建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提升綠色金融政策的指導性、覆蓋面和有效性。2022年,原銀保監會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綠色發展的決策部署,強調銀行保險機構應積極支持“一帶一路”綠色低碳建設,引導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支持。
中資銀行持續加大對共建國家的生態環保、節能減排、綠色交通運輸等領域支持力度,融資支持一批綠色項目,助推當地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例如,開發銀行為土耳其境內的綠色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貸款支持。
此外,中資銀行在綠色債券領域不斷取得創新與突破,發行多筆多幣種綠色債券,引導全球資金匯聚“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例如,2021年以來,中國銀行共發行了4只綠色債券,債券總金額約合54億美元。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601398)、建設銀行等多家中資銀行均發行過綠色債券。
我國銀行保險機構還參與國際多邊合作,構建綠色金融“朋友圈”。《“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是全球首個“一帶一路”國家綠色投資、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性原則,由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601939)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家金融機構于2018年共同簽署,旨在推動綠色金融工具、方法和標準的發展和運用,提高綠色投資能力建設。該《原則》得到全球金融業界的積極響應,影響力不斷擴大,已成為促進共建國家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平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