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如何以金融力量強鏈補鏈,我們來看眾邦銀行的探索。
來自孝感安陸的朱傳洲,是一個蛋鴨養殖大戶,靠著向神丹公司穩定供貨,每年能賺40多萬元。最近,他有了個新想法——把目前的養殖規模擴大三倍,可隨之增加的飼料成本,卻讓他犯了難。
蛋鴨養殖戶朱傳洲:“要擴大到1萬5到2萬只,飼料投入很大,現在我們的資金缺口比較大,我們是個農戶,沒有固定資產,沒有房產抵押,(貸款)對我們來說難度很大。”
同樣的融資難題,也出現神丹公司。企業年產蛋品達10多萬噸,是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可在銀行貸款時,依舊難度較大。
神丹公司總經理李清逸:“大部分資產是蛋禽養殖舍,不能取得產權證書,融資的抵押物不足,申請新貸款難度大。”
缺少抵押物,是蛋制品這樣的農業企業,在融資時的共性難題。如何破解?眾邦銀行想了個好辦法——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通過企業授權,實時獲取企業稅務、發票等經營數據,以此來評估企業的運行狀況,從而為企業授信。通過這項舉措,神丹成功獲得了5000萬元的綜合授信額度。不僅如此,上游養殖戶、飼料等小微企業,也能憑借與神丹的交易合同、發票等,向銀行申請貸款。前不久,朱傳洲的30萬元貸款,就已經到賬了。
武漢眾邦銀行營業部客戶經理胡利智:“在我們線上有一個供應鏈金融平臺,我們去驗證發票、合同、貿易的真實性,當天就可以完成放款。”
截至9月末,眾邦銀行通過供應鏈金融模式,累計發放普惠小微貸款近200億元,讓金融活水更多流向實體經濟的“神經末梢”。
武漢眾邦銀行董事長程峰:“建立全套的大數據風控的體系,用數據來給他畫像,通過我們的主體信用向交易信用的過渡,穿透到這種大的供應鏈企業的最末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