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商銀行堅守支農支小發展定位,持續為南沙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保障。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南沙,浩浩湯湯的珠江水從這里流入海洋,咸淡水交匯之處,正是南沙青蟹的理想養殖場。
受益于獨特的水域環境及溫暖濕潤的自然氣候,南沙青蟹殼薄肉多,因獨特鮮美的口感而被譽為“蟹中茅臺”。2022年1月,“南沙青蟹”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核準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首個以“南沙”命名的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并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當前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南沙提出在海洋牧場裝備制造、種業、水產品深加工等7個賽道發力,從建立產業聯盟、打造海洋牧場種業產業集聚區、打造海工裝備高端制造基地和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四方面入手建設“藍色糧倉”。
良好的金融環境、暢通的融資渠道是“藍色糧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扎根本土的市屬金融國企,廣州農商銀行堅守支農支小發展定位,持續為南沙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保障,為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貢獻農商力量。
“貸動”南沙青蟹十億產值
南沙區作為廣州重要的海洋漁業生產基地,海洋和水產資源尤其豐富。在南沙諸多漁業產品之中,以南沙青蟹最負盛名。
“南沙青蟹為什么可以被稱為地標產品?因為其他地方養不了,南沙有南沙的特色!闭勂鹉仙城嘈罚瑥V州南沙青蟹產業協會會長、廣州南沙漁業產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坤驕傲地說,南沙青蟹的養殖水域鹽度一般保持在1-12‰之間,構成了南沙青蟹的獨特風味和優越品質。
南沙青蟹憑借其特色帶領南沙出圈,一舉成為聞名中外的“中國青蟹之鄉”并且通過一系列品牌升級打造工作,南沙青蟹的價格顯著提高,蟹農收益也隨之提升。
目前,小小青蟹撐起的產值規模已到達十億量級。據了解,截至目前,南沙青蟹的養殖面積約為1.3萬畝,年產青蟹約為3900噸,年產值10億元。位于廣州市最南端的南沙漁業產業園已成為南沙青蟹最主要的出產地,該產業園是省內最大的連片水產養殖基地之一,總占地達到3.94萬畝,有連片規模養殖面積達2.6萬畝,標準化養殖面積達到70%以上。
隨著以南沙青蟹為代表的水產養殖面積、產量和產值不斷提升,這對后續深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一來,南沙漁業產業園萌生出建設水產分揀加工中心的構想——用地面積約29.6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4萬平方米,將建成7大功能區塊,支持漁業產業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水產深加工、冷凍保藏和冷鏈倉儲物流體系。
如此大面積的項目建設,總投資達2.92億元,光憑企業的自有資金難以支撐。“我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廣州農商銀行”,南沙漁業產業園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合作,比較清楚廣州農商銀行有支農支小戰略,融資利率低,授信條件比較靈活,故這一重點項目通過廣州農商銀行融資!
扎根南沙多年的廣州農商銀行也與其一拍即合,在項目建設伊始,該行就主動靠前服務,派專人提前了解經營情況、項目建設情況,深入產業園實地走訪,設計專屬融資方案,合計為南沙漁業產業園有限公司授信1.6億元,用來支持產業園的項目建設,并派出客戶經理及時跟進項目建設資金需要,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時代財經觀察到,在參觀分揀加工中心施工現場時,對于記者提出“分揀加工中心有什么功能分區”“達產后,年均加工量多少”“產值多少”等種種疑問,廣州農商銀行自貿區南沙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和客戶經理都能對答如流,甚至兩人常常不約而同、脫口而出。
金融活水“灌溉”現代化海洋牧場
現代化海洋牧場的建設,是通過現代化裝備、技術的運用,讓海產養殖業不再“看天吃飯”,創造更安全的作業環境、收入更高的就業崗位,讓更多海產養殖從業者“端穩飯碗”。
時代財經觀察到,今年年初,廣東省印發《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提出實施“金融+海洋”工程、形成“海洋牧場”等新增長點,支持銀行機構加大對海洋經濟發展重大項目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南沙區提出,以建設華南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總體發展目標,從海洋牧場裝備設計、裝備制造、融資租賃、漁業種業等7個賽道上發力,建設南沙海洋牧場產業聯盟。
政策號召之下,廣州農商銀行積極行動,創新涉農信貸產品,圍繞農林牧漁及配套產業融資發展需求,推出了“鄉村振興農業貸”,精準服務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持續不斷為南沙區涉農領域企業與重點項目引入金融“活水”。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農商銀行自貿區南沙分行已向9家南沙區各級農業龍頭企業授信合計超3億元,南沙區涉農貸款較年初增長7.35億元,增幅超40%。
除了融資需求外,南沙地區的農漁業大戶眾多,因此“到家門口、到魚塘邊”的下沉式服務顯得尤為迫切。據南沙漁業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水產品的第一手即時交易往往是在魚塘邊上完成的,對于有賬款結算需求的交易方來說,可靠快速的金融結算服務非常重要。其還表示,“有結算功能的金融服務機構一般不會把業務開展到魚塘邊上,而廣州農商銀行能做到,為交易雙方提供便捷可靠的結算服務!
“到家門口、到魚塘邊”的金融服務得益于廣州農商銀行扎根南沙、營業網點遍布南沙二街六鎮。據了解,該行在南沙自貿區內共有營業網點54個(半自助網點12個)。廣州農商銀行自貿區南沙分行營業部總經理李振威告訴時代財經,“現在整個南沙區所有銀行加起來有134個營業網點,占全區營業網點總數約40%,多年以來一直在堅守,基本上都是以服務村社為主,因為我們行的根就在農村。”
為了更好地推動經營服務下沉,今年以來,廣州農商銀行深化網點綜合營銷改革,優化網點分級分類,推動柜員轉型為客戶經理,強化業務培訓,延伸服務觸角,讓客戶經理更主動貼近客戶、更高效響應客戶需求,為企業提供定制化、便利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融合發展,《南沙方案》的落地更賦予了廣州農商銀行新的責任與使命。未來,廣州農商銀行將繼續聚焦支農助農的核心理念,在支農支小、暖企惠農上勇當排頭兵,為《南沙方案》的落地落實貢獻金融力量,為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貢獻農商力量。
首發于時代財經的稿件,文字為廣州農商銀行原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