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助力城市引才聚才,金融賦能科技自立自強。12月12日,在浙商銀行“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 踐行善本金融系列活動”之科技金融服務發布會上,浙商銀行和浙江大學聯合發布“人才金融生態指數”。
該指數是全國首個用于衡量城市人才金融生態的量化模型,可以廣泛用于衡量城市人才金融生態情況,助力城市引才、聚才、勵才新機制,翻開了金融服務人才與科技的新篇章。
七年磨一劍,發布全國首個“人才金融生態指數”
“科技金融”與“人才金融”相輔相成,要做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提升金融賦能科技發展水平,離不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
早在2016年,浙商銀行就積極響應“人才強國”戰略及浙江省“人才強省”首位戰略,深入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推出了業內首個以高層次人才為精準服務對象的“人才銀行”金融品牌。針對高層次人才及其創立的企業,該行構建了“個人金融+企業金融”的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推出了全生命周期產品體系,并在服務中秉持以人為本、金融向善理念,立足人才急難愁盼,為其排憂解難。
在這7年的服務過程中,浙商銀行積累了寶貴經驗,也遇到了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為不斷創新人才服務方式和手段,精準人才賦能,結合近期國家人才支持及科技金融工作重點,該行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同開發“人才金融生態指數”,希望運用更多專業力量提升人才服務水平。
據介紹,“人才金融生態指數”從生態學視角系統闡釋了“四鏈融合”,涵蓋人才金融資源供給、服務賦能、政策保障、制度建設、需求潛力五大維度,是全國首個用于衡量城市人才金融生態的量化模型,兼具社會影響力及理論指導性。
“人才金融生態指數”開發團隊首席專家、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院長陳麗君表示,人才金融生態的創新扶持特點與金融資本屬性使其在解決人才創新不同階段的融資問題時更有優勢。通過全局性、持續性的量化評估體系,分析人才金融生態優勢和短板,從而促使“四鏈”深度融合,推進各城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記者了解到,人才金融生態研究現在仍處于起步階段,有較大的探索空間。而“人才金融生態指數”的研究正是為了填補這一空白,它能夠客觀反映、追蹤、預測城市人才金融生態實際狀況和優劣勢特征。一方面,可以幫助人才快速了解全國各城市金融支持人才創新的實際狀況,尋求適配的創新創業地。另一方面,有助于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乃至全社會從整體上把握金融支持人才創新的現狀和薄弱點,進而創新人才金融模式和工具,探求與人才創新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體制機制,通過提高服務人才企業質效,助力科技創新。
全周期全場景陪伴,構建人才金融服務新生態
浙江華醫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光華博士是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016年,他帶著技術和團隊歸國創業。在研發和創業的過程,楊博士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積蓄,在他最困難的時刻,浙商銀行人才銀行服務團隊主動與他聯系。憑著一張人才證書和一份商業計劃書,楊博士拿到了首筆500萬元信用貸款,企業得以順利運行下去。而后,每個關鍵發展節點,浙商銀行都及時制定服務方案給予企業資金和資源保障。
楊博士感慨,“浙商銀行‘金融向善’的初心與我們學成歸國、為祖國添磚加瓦的一腔熱血是非常一致的。金融服務人才的做法,更是為我們回國創業,以科技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鋪好了金融沃土。”
這是浙商銀行近年來服務人才及人才科創企業的縮影。“人才銀行”圍繞人才創業創新特點,堅持“以人為本、陪伴成長”服務理念,持續做好人才個人和人才企業的全周期全要素金融保障,提供全方位、立體化、閉環式的金融服務,滿足高層次人才在創業創新過程中的金融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浙商銀行人才銀行已累計服務高層次人才超3000戶,提供融資余額近180億元;服務的高層次人才中,國內外院士28戶,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45戶,省部級高層次人才1048戶。行業集中在生命健康、“互聯網+”、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和“415X”先進制造業等戰略新興產業。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正式發布“人才金融生態指數”模型,進一步增加了人才金融的觀測維度,為人才金融發展、創新人才服務方案提供了更豐富的工具,有助于打造人才金融服務“風向標”。
據悉,接下來,浙商銀行將積極踐行“善本金融”理念,進一步做深人才金融綜合服務模式,以人才客戶為中心,以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全場景服務為導向,構建以金融、券商、創投、擔保機構和園區、政府、人才集團等多渠道跨機構協同服務模式,打造人才金融服務新生態,更好滿足人才金融配置和服務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