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理財公司合賺超200億 股份行逆襲上位

2024-04-03 09:22:51 北京商報網 

  隨著上市銀行年報陸續披露,部分理財公司2023年的經營業績浮出水面。4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已有14家理財公司“成績單”出爐,合計共賺212.51億元。從凈利潤表現來看,業績分化明顯,部分國有銀行理財公司業績降幅較大,凈利潤降超50%,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則“逆襲”上位,多家排名有所上升。而受權益類產品收入下降、費率降低等因素影響,部分理財公司管理的理財產品規模縮水,個別出現兩位數降幅。

  凈利潤座次變更

  4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有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平安理財、光大理財、民生理財、青銀理財、渝農商理財14家理財公司“成績單”出爐,合計共賺212.5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8.78%。

  其中,招銀理財依舊穩坐凈利潤頭把交椅,2023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31.9億元,但較上年同期減少11.22%。農銀理財、建信理財未能守住第二、第四名座次,報告期內,凈利潤分別減少54.67%、53.42%至15.97億元、13.23億元。

  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逆襲”上位,靠著較低的降幅或微增的業績,多家排名有所上升。2023年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平安理財分別以凈利潤25.82億元、22.55億元、18.85億元搶占第二、第三、第四名寶座。

  座次變更的同時,理財公司凈利潤降幅也引發市場關注。2023年,14家理財公司中9家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除農銀理財、建信理財凈利潤降超50%之外,中郵理財也同比減少33.83%至8.41億元。

  資深金融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部分理財公司凈利潤的下降,一方面與產品規模有關,一些國有銀行旗下理財公司產品規模明顯下降;另一方面,一些理財公司考慮到客戶的流失,在2023年適當地采取階段性減費讓利,對經營利潤產生了一定影響。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3年中郵理財、招銀理財、華夏理財、平安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對旗下理財產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率、托管費率或浮動管理費進行優惠。

  在招商銀行(600036)2023年業績發布會上,該行副行長彭家文透露,招銀理財收入下降主要是理財產品管理規模下降,同時,供求關系變化導致低費率的理財產品、資管類產品規模增加,進而影響收入。

  頭部機構規模“收縮”

  受權益類產品收入下降、費率降低等因素影響,2023年末多家理財公司管理的理財產品規模出現“收縮”,個別甚至出現兩位數降幅。

  2023年末,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雖仍然是同業第一,但已較上年末下降4.49%至2.55萬億元。建信理財、農銀理財的產品規模和理財產品余額則分別較上年末減少21.51%、10.61%至1.5萬億元和1.59萬億元;工銀理財、中銀理財的產品余額、資產管理規模均由超1.7萬億元降至1.6萬億元水平。

  不過,亦有理財公司理財產品規模得以擴張。例如,2023年平安理財躋身“萬億俱樂部”,理財產品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成為繼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建信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信銀理財、光大理財、交銀理財之后的新成員。截至報告期末,平安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較上年末增長14.2%至1.01萬億元。此外,截至報告期末,交銀理財的理財產品余額較上年末增長13.45%至1.23萬億元。

  對于理財產品余額增長的原因,平安銀行(000001)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平安理財著力推動渠道經營、投資管理、產品體系、風險控制等核心能力升級,一方面深化渠道經營,融入平安銀行經營場景,通過“靈活寶”等理財產品提升客戶體驗,另一方面加強與同業銀行的代銷合作,2023年末,平安理財已與超40家同業銀行合作開展代銷業務,代銷余額超3400億元。此外,堅持穩健的投資策略,通過多資產、多策略投資模式增厚產品收益、分散投資風險。

  從行業數據也可看出理財產品規模“收縮”趨勢,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截至2023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6.8萬億元,雖較2023年半年度末增長5.76%,但仍較2022年末減少3.07%。

  “理財公司管理的理財產品規模有漲有降,說明競爭激烈。”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表示。

  平衡波動與收益

  自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實施后,理財產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理財產品幾輪“破凈”后,投資者“穩賺收益”的心態被打破,開始更加關注產品力、關注風險,“用腳投票”選擇在收益、回撤表現都更優的理財公司,而平衡理財產品降費與收益之間的關系也成為各家理財公司的著力點。

  4月2日,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階段,面對激烈的理財市場競爭,銀行理財產品降費熱潮持續攀升。短期來看,階段性讓費舉措有利于降低投資者投資成本,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引客戶、提高市場份額的作用,但長期來看,降費空間有限,長此以往也不利于行業和公司的健康發展。同時,費率并非投資者的唯一考量,還要綜合考慮產品業績穩定性、服務水平等因素。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理財公司需要在產品降費與收益之間尋求平衡”,普益標準研究員崔盛悅表示,除了降低產品費率以外,理財公司還可以通過創新豐富自身產品線、拓展代銷渠道等方式以滿足各類投資者的需求,也可以通過加強風險管理、提高資產配置能力等措施來穩定產品收益,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理財市場環境下找到自身的定位和發展空間,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

  展望2024年各家理財公司仍著重強調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并積極拓展權益類市場機會。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預計經濟修復趨勢仍將繼續,債券收益率總體呈低位震蕩格局,權益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

  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也透露,該公司將夯實理財多資產、多策略、全天候的優勢,努力在另類、養老、投顧等領域形成特色,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讓另類投資向多元化、市場化轉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成效,同時繼續開拓股權市場,重點打造基于另類投資的特色產品線。

  “2023年以來,中低風險固收類理財產品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而中高風險的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規模持續下滑,可以發現目前銀行理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仍處于較低水平。”崔盛悅預計,2024年理財產品仍將以“低波動、穩收益”的風格為主,滿足投資者對于資金安全和穩定回報的期望,同時在目前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不斷調降的背景下,理財產品收益表現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在此背景下,理財產品規模有望擴容。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責任編輯:李悅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91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麻豆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99ee6热久久免费精品6|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二代|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HD|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岛国精品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国产精品小视频免费无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