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信類產品的持續熱銷中,也不時傳出這類產品的違約消息。
4月12日傍晚開始,五礦資本(600390)多款昆明政信項目陷入逾期的消息產出。今日早間,五礦信托控股股東五礦資本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五礦資本”)發布公告予以確認。
公告稱,五礦信托下屬控股子公司五礦信托受托管理的“恒信國興636號-昆明基投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恒信國興657號-贏勝5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及“五礦信托-恒信國興659號-新都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三個信托產品出現逾期兌付的情形。
對此,五礦信托相關人士也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公司已經指派專人現場溝通,全力化解逾期項目。
12日,五礦資本開盤暴跌超9%,截至上午11點15分,跌7.26%,報4.34元/股。
3個政信項目逾期
據悉,“恒信國興636號”期限兩年,總募資2.6億元,原定2024年1月28日本息到期;“恒信國興657號”成立于2022年5月27日,存續規模8580萬元,原定2023年10月14日償付本息;“恒信國興659號”則于2022年2月25日成立,目前存續規模為3.01億元,原定回購方應于2024年2月25日向受托人五礦信托支付到期的2578.81萬元回購價款,但回購方未按照約定履行付款義務。
上述三個產品融資方及擔保方均為云南省昆明市各類城投公司,包括昆明交投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昆明城路開發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昆明新置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查查顯示,這些企業均為昆明市管國企,背靠主要股東均涉及昆明市國資委。
在今日早間發布的公告中,五礦資本表示,五礦信托作為上述三個信托產品的受托管理人,受投資人委托管理相關資產,承擔受托管理責任。五礦信托將持續與融資人保持溝通談判,持續努力推進催收工作,督促相關方盡快籌措資金按約定償還應付未付款項,以及督促保證人等盡快履行相應擔保責任。
“公司將持續支持和督促五礦信托合規經營、履職盡責,維護投資者利益。上述三個信托產品逾期兌付的情形不會對公司財務數據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目前公司經營正常,運營良好。”五礦資本稱。
五礦信托已開始降本增效
2010年10月8日,五礦信托在原慶泰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司法重整的基礎上變更設立,注冊地為青海省西寧市,運營管理總部設在北京,注冊資本130.51億元。
根據官網披露的數據,五礦信托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未經審計)28.93億元,行業排名第10位;信托業務收入28.89億元,行業排名第2位;利潤總額15.74億元,行業排名第9位;凈利潤11.90億元,行業排名第10位。截至2023年6月,公司存續信托資產規模7186.06億元。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五礦信托近期已開始推進人員優化及減薪舉措,目前人員優化已超百人。有接近五礦信托的人士向記者分析,五礦信托數年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處理了很多地產風險項目,如今非標式微,新的業務模式利潤相對微薄,確已無法支撐原有龐大的員工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云南等地政信項目屢有負面消息曝光,新成立的基礎產業類信托普遍“繞道而走”。
根據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統計,3月基礎產業信托的成立規模反彈回升,業務規模回升至300億元線以上。目前政信業務仍是信托公司非標信托業務的主要構成,但隨著一攬子化債的持續推進,信托公司的展業實際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方面地方持續化債加固了“城投信仰”,城投的違約風險有所下滑,城投非標兌付加速,風險逐漸得到解決;另一方面,政信業務的業務空間和產品收益的下滑是大勢所趨,在重點化債12省中政信業務規模明顯下行,信托資金主要集中在江蘇、陜西、浙江等省份。
基礎產業類信托的資金投向仍以江蘇省為主。據不完全統計,投向江蘇省、陜西省和浙江省的信托資金規模分列前三,分別為123.38億元、31.81億元和19.57億元。江蘇省的政信業務規模一騎絕塵,遠超其他省份的政信業務規模。在一攬子化債的背景下,信托公司的展業空間被明顯壓縮,向地方財政情況較好的省份集中。但根據2月末的“14號文”,化債的重點區域將進一步拓展,對政信業務相對不利。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