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人民銀行公告顯示,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4年5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12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1.8%和2.5%,與此前持平。
公開數據顯示,當日有1250億元MLF到期,因此本月MLF實現“等量平價”續作。
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短期內降準、降息或難以兌現。但伴隨內外環境變化,基于總體政策目標,年內降準降息或仍存一定落地空間。
5月MLF“等量平價”
本月MLF實現“等量平價”續作符合市場預期。
5月13日,財政部發布對于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的最新安排。根據安排,今年計劃發行20年、30年和50年期三個品種的特別國債,分別發行7次、12次和3次,分散在5-11月。溫彬認為,此次特別國債平滑發行、節奏拉長,減弱了對流動性的集中沖擊,相應地,央行當前通過降準配合的必要性也隨之下降。
溫彬同時指出,考慮到5月將開啟30年期、2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因此本月MLF結束縮量,通過等量續作來平穩資金面、強化政策協同。
MLF利率方面,從國內形勢來看,多項經濟指標企穩向好,短期內降息的緊迫性不高,是否降息仍需繼續觀察經濟走勢。
2024年一季度國內經濟增速升至5.3%,CPI和民間投資同比由負轉正,出游消費延續旺盛。“雖然4月社融增量出現負值,貨幣供應量增速明顯放緩,金融數據表現不及預期,但出現這種情況,更主要是受到當前監管主動調整的因素影響。”溫彬表示。
從國外形勢看,美元指數延續高位運行,人民幣仍存一定貶值壓力。在“以內為主、內外均衡”的考量下,短期內維持政策利率水平穩定或是最優選擇。
另外,從政策導向看,今年以來,貸款和長債利率中樞明顯下行,“手工補息”高息攬儲行為擾亂市場秩序,存款競爭加劇,銀行凈息差延續承壓,不理性的市場表現也引發監管高度關注。在此背景下,MLF調整可能會引導貸款利率延續下降,對息差加大擠壓。
業內:后期降準降息都有空間
談及下一步降準、降息可能性如何,業內分析人士觀點略有不同。
溫彬認為,總體來看,為促進物價溫和回升、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總量性工具的重要性仍在,貨幣政策將堅持穩健寬松總基調;但為穩匯率和防止資金空轉套利,降準降息短期恐難以兌現,但伴隨條件積累轉變,年內或仍有落地可能。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則認為,4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下一步“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意味著當前仍處于貨幣政策寬松周期,后期降準降息都有空間。
王青補充表示,在當前監管層提示市場利率偏低的背景下,政策面的重點是引導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為此,首選的利率政策工具是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動,通過引導存款利率下調、全面降準等方式,推動LPR報價下調,降低各類貸款利率。
其中,考慮到當前房地產行業的運行態勢,下一步的重點是針對房地產行業實施“定向降息”,或將通過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大幅下調、調整各地首套及二套房貸利率下限等措施引導居民房貸利率較快下行。
最后,王青表示,預計后期銀行對MLF的操作需求將增加,MLF有望轉向加量續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