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中國人民銀行8月29日發布公告稱,人民銀行以數量招標方式進行了公開市場業務現券買斷交易,從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4000億元特別國債。結合財政部公告,央行現券買入的是財政部當天滾動發行的2024年到期續作特別國債。從央行歷次操作看,不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
現券交易是央行公開市場業務之一,但并非常規操作。在2007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時,以及在2017年、2022年滾動發行部分特別國債時,央行均啟動過現券買斷工具。
針對央行現券買斷滾動發行的特別國債,央行有關負責人曾解答稱,財政部在一級市場面向有關銀行發行特別國債,當日央行在二級市場購入特別國債,不會對債券一級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交易形成擠出效應。“綜合而言,可實現財政債務總額不變、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不變、相關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不變、銀行體系流動性不變。”
央行進行現券買斷操作之前,財政部已在《關于2024年到期續作特別國債(一期和二期)發行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中有所“預告”。《通知》明確,財政部擬于8月29日發行2024年到期續作特別國債(一期)、(二期)。在發行方式上,《通知》提出,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面向境內有關銀行定向發行,“中國人民銀行將面向有關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此次到期續作的特別國債可以追溯到2007年。當年,經國務院同意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財政部發行了1.55萬億元特別國債,作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本金來源。期限主要為10年、15年,2017年起陸續到期。
據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介紹,在2007年,財政部曾分兩次定向發行給農業銀行,共計1.35萬億元,并由央行在二級市場從農業銀行全部購入,避免了大規模集中發行國債對市場的沖擊,同時由于所籌資金全部用于向央行購入外匯,因此也不對應基礎貨幣的擴張。
2017年和2022年部分特別國債到期時,財政部向有關銀行定向發行特別國債償還。對于8月29日到期的4000億元特別國債,財政部延續以前年度做法,繼續采取滾動發行的方式,向有關銀行等額定向發行2024年到期續作特別國債,所籌資金用于償還當月到期本金。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強調,2024年到期續作特別國債是原特別國債的等額滾動發行,仍與原有資產負債相對應,“不增加財政赤字”。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