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有大行分行未經批準自行終止營業被罰!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營口監管分局日前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中國工商銀行營口分行因貸款三查不盡職、未經批準自行終止營業,被處罰款人民幣80萬元。時任該行副行長趙鳳來對未經批準自行終止分支機構營業事項負有管理責任,被給予警告處罰。
銀行機構未經批準自行終止營業被處罰的情況并非個例,年內已有數家銀行及分支機構因未經批準終止營業受到處罰。其中,山西芮城農村商業銀行因未經批準終止分支機構營業,芮城農商銀行北街儲蓄所金融許可證被吊銷。
此外,銀行網點“撤并潮”延續。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68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退出,其中商業銀行網點退出2057家。
銀行變更、終止均需批準
擅自開業關停金融紅線不可觸碰
銀行作為特許經營機構,無論開業還是關停都需要經過有關部門批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未經批準變更、終止的情形,將依法受到處罰。
如何判斷銀行是否終止營業?商業銀行終止營業的法定原因有三種,《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商業銀行因解散、被撤銷和被宣告破產而終止。《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八十一條規定:中資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連續停止營業時間3天以上、6個月以內為臨時停業。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經批準設立的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公告。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自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無正當理由超過六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后自行停業連續六個月以上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吊銷其經營許可證,并予以公告。
銀行機構未經批準自行終止營業被處罰的情況并非個例。據金融研究院不完全統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披露顯示,年內至少已有5家銀行及分支機構因未經批準終止營業受到處罰,包括中國民生銀行常州支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山西芮城農村商業銀行、云南昭通昭陽農村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營口分行。
其中,山西芮城農村商業銀行因未經批準終止分支機構營業被罰款50萬元,芮城農商銀行北街儲蓄所金融許可證被吊銷。是年內因未經批準終止營業的銀行及分支機構中唯一一家被吊銷金融許可證的機構。
銀行網點“撤并潮”延續
網點加速關停謀發展
近年來,銀行網點撤并已成為普遍現象。金融研究院查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融許可證信息發現,今年以來,已有268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退出,商業銀行網點退出2057家。其中,國有大行網點退出535家,股份行網點退出259家,城商行網點退出188家,農商行網點退出1030家。2023年,商業銀行網點共退出2756家,較2022年的2383家增加373家。
隨著我國移動支付業務的推廣普及,手機銀行線上服務的發展,銀行線下網點需求量縮減,銀行業網點“撤并潮”屬于正常現象。銀行為實現轉型發展,裁撤部分網點也是降本增效的重要舉措。
據中國銀行(601988)業協會統計,2023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非柜臺渠道辦理的業務)交易筆數達4914.39億筆,同比增長9%;離柜交易總額2363.82萬億元;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為93.86%。
同時,中小銀行轉型發展兼并重組步伐加快。有業內人士表示:“‘全力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是金融監管總局2024年的重點任務目標之一。這既有利于提升金融供給質量,又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進入2024年以來,中小銀行加速出清,截至二季度末已至少發生34起中小銀行并購事件,兼并重組、抱團取暖成為現實選擇。”
對于銀行網點撤并現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指出,將指導銀行機構保障縣域物理網點供給,統籌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既要避免重復建設、過度競爭,也要避免網點撤并所帶來的金融空白、金融排斥等問題。同時,將繼續指導銀行機構在確保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設施合規的前提下,統籌安全、成本與效率,選擇與業務經營相適應的營業場所。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