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在2024年11月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了3個月期(91天)8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除了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央行在11月也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全月凈買入債券面值為2000億元。11月25日,央行還開展了9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盡管11月MLF到期規模達1.45萬億元,但綜合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來看,11月央行凈投放中長期資金4500億元。
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以及MLF操作是在央行每日根據一級交易商需求連續開展7天期逆回購操作的基礎上,額外投放的中長期資金。10月、11月央行在凈回籠MLF、降低MLF余額的同時,均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凈投放中長期流動性。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當前MLF在流動性投放的過程中質押了大量高質量債券資產,導致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一直有所欠缺,若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大量置換MLF,則可將質押凍結的債券轉為公開市場可交易的債券,大幅提升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從操作期限看,此次開展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將于明年2月下旬到期,可熨平跨年、春節假期的資金面波動。春節前現金投放、繳稅等規模都較大,歷來有較大的流動性缺口,而央行在10月、11月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均可完整跨過春節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
11月以來,地方政府開始集中發行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券,政府債券集中供給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擾動受到市場機構廣泛關注。按照財政部安排,2024年內應有2萬億地方政府債券限額將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此外,財政部還將在年內下達部分2025年新增專項債券限額,其理論發行上限為2.34萬億元。
“短時間內地方政府債券供給規模加大,會給資金面和資金預期造成擾動。”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一攬子增量政策”發力過程中,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保持市場流動性處于合理充裕狀態,為經濟增長動能回升提供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預計央行將通過降準、在公開市場買賣國債、開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等方式,適時向市場注入中長期流動性,配合地方政府債券順利發行。
央行行長潘功勝在金融街(000402)論壇上曾表示,預計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情況擇機進一步降準0.25至0.5個百分點。考慮到12月地方政府債券集中供給,以及當月MLF到期規模亦達到1.45萬億元高位,溫彬認為,央行在近期擇機降準的概率在加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