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管理的中國金融傳媒主辦的“銀行業ESG發展論壇(2024)”在北京舉行,并發布《銀行業ESG發展報告(2024)》。
瀘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瀘州銀行”)從102家機構中脫穎而出,入選“城商行ESG綜合表現TOP20榜單”,充分體現出媒體和行業對其在支持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方面杰出成績的高度認可。
錨定小微 提升金融服務直達能力
圍繞“立足地方,服務中小,關注民生,貼心市民”的經營宗旨,近年來,瀘州銀行深度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在服務實體經濟、提升經營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資金是商業的血脈,小微企業由于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往往難以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青睞。瀘州銀行深知小微企業這一發展“痛點”,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踐行普惠金融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抓手,通過創新產品、精簡流程、減費讓利、深化考核等多項措施,切實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據披露,截至2024年6月末,該行小微貸款余額達人民幣580.30億元,小微客戶數量9,357戶,其中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人民幣120.91億元,戶數為9,086戶。
同時,為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瀘州銀行積極利用政策工具。通過用好再貸款工具和貼息政策,該行上半年使用支小再貸款資金60.2億元發放優惠利率貸款,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3,017戶。二是用好貼息政策降低融資成本,并累計為3,014戶小微企業申請貼息資金11,269萬元。
作為有溫度、有擔當的本土銀行,瀘州銀行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普惠金融中的躬身實踐,不斷提升服務效能,拓展普惠金融的力度、深度和廣度,持續擦亮普惠金融新“名片”。
持續探索 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
近年來,瀘州銀行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和“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基調,多措并舉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協調發展。
在頂層設計上,該行積極制定有關綠色信貸以及綠色運營的指導文件,以“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優化投向、擇優支持;創新服務、提升效益”為總體授信策略,訂明綠色信貸結構的相關制度,持續推進綠色信貸發展;并從綠色信貸發展目標及加強綠色信貸融資支持,以及規范綠色信貸業務辦理流程等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在業務探索上,瀘州銀行支持綠色環保、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等行業和企業項目,將相關行業視為信貸資金重點投向領域,將綠色信貸資金主要投入于綠色建筑材料制造、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城鄉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太陽能(000591)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漏損控制建設和運營、有機食品認證推廣等項目。
在經營辦公上,瀘州銀行從細節著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切實推進綠色運營的相關措施,從節約水電氣紙、實施垃圾分類、拓展綠色項目等方面入手,努力降低自身能源消耗,促進低碳發展。目前,該行已全面推進無紙化辦公,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節能行動,養成良好習慣,探索節能減排新路徑。
未來,瀘州銀行將繼續承擔起金融機構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和經營效益,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為服務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