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與中信銀行聯合舉辦的“聚焦養老金融 共探銀發經濟新機遇”養老機構綜合金融服務座談會在中信銀行北京分行成功召開。此次座談會匯聚了來自民政部門、國家級行業協會、金融機構、養老機構、科技企業代表五十余人,共同就養老金融如何開展創新服務,助力銀發經濟發展進行研討座談。
中信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兼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賀勁松代表中信銀行向與會人員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并介紹了北京分行在“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方面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養老金融”大文章的具體舉措。
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會長、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吳玉韶就推動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果,以及創新開展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中國養老院院長大會、銀發經濟發展藍皮書等協會重點工作進行了簡要介紹。他指出,根據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預計為45.35萬億元,占GDP的22.67%;到2050年,銀發經濟規模將攀升至98.22萬億元,占GDP的24.55%。銀發經濟將在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同時,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吳玉韶會長還展望了中福協與中信銀行在客戶服務、業務培訓、課題研究、以及支持協會開展重點工作等方面的合作前景,以創新的服務模式將金融的溫度與養老的尊嚴結合起來,共同推動銀發經濟和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銀發經濟的新篇章。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楊志偉代表民政部門,就北京市老齡事業情況作了介紹。針對北京市老齡化人口規模大、占比高的特點,北京市采取了以養老事業帶動產業,實現事業與產業協同發展的總體思路: 一是完善養老服務網絡,打造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二是推動銀發經濟發展,培育市場主體;三是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開發全產業鏈綜合金融服務;四是規范養老機構資金管理,建立三方監管機制,制定預收費管理辦法。展示了治理特大城市老齡化的寶貴經驗。
中信金控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朱立群介紹了中信金控在集團黨委的統一部署下,發揮牽引作用,打造“1336”養老金融體系,建立“信未來 信養老”服務品牌,在養老金融領域進行探索和實踐。中信科技執行董事、總經理吳軍隨后分享了中信養老金融生態場景建設落實的具體方案。
會議中,中信銀行、中信科技及相關科技企業分別分享了前沿的科技成果在養老領域的應用:依靠康養監測系統,實現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實時動態跟蹤;AI 問診系統,通過智能算法快速對老年人常見疾病進行初步診斷并提供就醫建議,極大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管理;移動B超設備,為老年人進行便捷的身體檢查,解決了部分行動不便老人就醫難的問題。中信金租代表則從實際運營角度出發,探討了創新養老機構醫療設備更新模式,有效降低機構運營成本。中信公證處代表講解了公證在養老金融業務中的法律保障作用,為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養老機構及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專業建議。科技賦能養老領域的諸多成果展示了新質生產力為養老服務帶來的巨大變革與發展潛力。中信集團通過整合金融+實業資源,帶來不止于金融的綜合養老服務方案。
在會議交流分享環節,國投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椿萱茂養老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健康養老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敬老院、北京慈愛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長友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優護萬家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樂成老年事業投資有限公司雙井恭和苑、北京大雁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等北京頭部養老機構負責人積極互動,就養老金融產品創新、科技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養老產業的規范化運營等問題積極交流探討。
此次座談會的成功召開,為銀發經濟和養老金融的各方參與者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促進了不同行業間的思想碰撞與經驗分享。未來,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與中信銀行將攜手搭建更多更廣泛平臺,助力養老金融各領域的深度合作,引金融“活水”助力養老產業發展壯大,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為銀發經濟的繁榮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