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飛單”是指銀行員工未經授權,私自銷售非本行正規發行或代銷的理財產品,使投資者面臨巨大風險。為有效防范此類行為,投資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仔細核實產品信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不能僅聽銀行工作人員的介紹,應通過銀行官方網站、客服熱線等渠道,查詢產品是否為銀行正規發行或代銷。一般來說,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會在官方渠道進行公示,包括產品名稱、類型、風險等級等詳細信息。如果在官方渠道無法查詢到相關產品,那么很可能就是“飛單”產品。
其次,關注購買流程。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購買流程較為規范,通常需要在銀行營業網點的理財專區進行操作,并且會有雙錄(錄音、錄像)。雙錄能夠記錄產品銷售的全過程,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如果銀行工作人員要求投資者在非正規場所進行購買,或者不進行雙錄,投資者就需要提高警惕。
再者,留意收益承諾。“飛單”產品往往會承諾過高的收益,以吸引投資者。投資者要明白,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銀行正規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根據市場情況合理設定的,不會出現離譜的高收益。如果遇到承諾超高收益且無風險的產品,很可能是“飛單”陷阱。
另外,了解銷售人員資質也很重要。投資者可以要求銷售人員出示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書,查看其是否具備銷售理財產品的資格。同時,要注意銷售人員是否存在夸大收益、隱瞞風險等不當銷售行為。
為了更清晰地對比正規產品和“飛單”產品的區別,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表格:
對比項目 | 正規銀行理財產品 | “飛單”產品 |
---|---|---|
產品信息查詢 | 可在銀行官方渠道查詢到詳細信息 | 官方渠道無相關信息 |
購買流程 | 在銀行理財專區購買,有雙錄 | 可能在非正規場所購買,無雙錄 |
收益承諾 | 收益合理,符合市場情況 | 承諾過高收益且可能稱無風險 |
銷售人員資質 | 銷售人員具備從業資格 | 銷售人員資質可能存疑 |
總之,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要保持謹慎和理性,通過多種方式核實產品和銷售人員的情況,避免陷入“飛單”陷阱,保障自己的財產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