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裴熔熔】信用卡,是不少人即時消費的好幫手,視頻會員、滿減折扣、消費積分等附贈權益更能時不時帶來驚喜,由此產生的用戶黏性讓發卡量在2022年達到頂峰:8.07億張。
而如今,這些曾讓用戶來回比對的權益正在悄然減少,“感覺信用卡已經沒有太大必要”成為不少用戶的新體感。
與此相對應,年內已有52家銀行信用卡分中心獲批終止營業,僅8月以來就有7家。
漸趨冷靜的用戶群體、日益激烈的競爭市場,疊加政策帶來的風控要求,站在轉型節點的信用卡市場將何去何從?
熟悉的信用卡權益,悄悄變了樣
90后的蘇女士是資深用卡人,熟練掌握各種信用卡權益使用技巧,曾用積分兌換包圓了全家的衛生紙、牙膏等日用品,但如今“積分幾乎沒見漲過”。
“2021年10月,某行信用卡1.23元可以兌換1積分;2023年3月,兌換1積分要花2.03元;到2025年5月,14.98元才能兌換1積分。”蘇女士的消費賬單里藏著很直觀的變化,不到4年時間,這張信用卡的權益縮水了12倍還多。
蘇女士還發現,好幾家銀行信用卡的滿減合作商戶也有調整,以前多是門店眾多的連鎖品牌,這兩年變成了小商戶,優惠適用范圍明顯縮小,商場餐飲店放置的信用卡優惠廣告牌也越來越少。
手握8張信用卡、有12年卡齡的周先生,對于權益變化感觸更深!澳承行庞每ㄔ5萬到8萬積分就能兌換拉桿箱、微波爐等,但現在兌換相應物品不僅所需的積分直接翻了一倍,能兌換的物品也更少了!
視頻會員領域的規則也悄悄變了。某行與視頻平臺聯名推出的信用卡,以前每月消費滿6次就能領1個月會員。“后來門檻提高了,單次消費得滿100元,再后來又限定領取次數。”
優惠券的玩法也更加精細!澳承行庞每ㄍ瞥龅奈逭蹆灮萑,之前1月內能在同一家店搶4次,后來改成1次,再后來要定時搶,還不能疊加用。上周去吃飯才發現,每類場景每個月只能享1次優惠了!敝芟壬f道,現在的券越來越難搶了。
這并非個例。大河財立方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宣布調整部分高端卡產品權益,涉及提高使用門檻、調整積分規則、削減高端權益等。如浦發銀行信用卡,7月8日起關閉“里程兌換”平臺的充值入口,8月26日關閉兌換入口,原“里程值”模式終止。
越來越難“薅”的權益,讓不少用戶重新審視自己的“卡包”。“應該不會再辦新卡了!睏钕壬寡。
獲客與風控,銀行正兩頭受困
銀行信用卡部門其實也不好過。
“以前營銷同事出去跑一天,輕松辦下十幾張卡,現在努力一天能辦個兩三張。”一從業者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雖然信用卡業務在考核中的占比有所降低,但難度增加了,從發卡量到激活率,再到首刷率、每月動卡率,每一項都更有考驗。
再加上監管要求加大力度清理睡眠信用卡,信用卡發卡量正逐年下降。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15億張,與上季度相比減少600萬張,較去年末減少1200萬張,而較2022年中最高位的8.07億張下降11.4%,目前已連續11個季度下滑。
“信用卡站在了轉型變革的十字路口!彼叵仓茄懈呒壯芯繂T蘇筱芮向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內部看,信用卡過往發展較為粗放,自身產品創新功能有待提升;外部看,信用卡還面臨著“大廠”信用支付產品對場景流量端口的搶占。如花唄、借唄、白條等互聯網信貸產品,憑借門檻低、操作便捷、高頻場景等優勢,截留了大量年輕客群與長尾用戶。
多維因素疊加推升獲客成本。中國銀聯旗下銀聯數據發布的《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主題調研報告2024》顯示,2024年,信用卡/類信用卡產品線上渠道獲客成本為276元、線下渠道獲客成本為240元,分別較2023年增加了32元、27元。
而另一面,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導致用戶收入預期不穩,還款能力下降,加之粗放擴張期發卡不審慎帶來的風險逐步釋出,信用卡不良率正在上升。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1239.64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43%,較2023年末增加了258.29億元。多家上市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也較2023年上升,且明顯高于各項貸款平均不良率,是銀行信貸業務中亟須優化風險的板塊。
“交易額下降,不良率上升,兩頭受困!倍辔粡臉I者坦言。
52家分中心關停,信用卡向精細化運營轉型
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為必選項。
大河財立方記者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統計,截至8月27日,年內已有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的52家信用卡分中心獲批終止營業,僅8月以來就有7家。其中交通銀行調整最大,獲批終止營業信用卡分中心達46家,另有民生銀行4家、廣發銀行2家。
“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疊加!鄙虾=鹑谂c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向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首先是市場環境變化,信用卡市場已從增量競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獲客成本大幅上升而收益遞減。其次是成本壓力加劇,銀行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需要控制運營成本,異地分中心的維護成本相對較高而效益有限。最后是風險管控考量,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銀行更加審慎地管理資產質量,主動收縮相對高風險的信用卡業務規模。這反映出銀行業從粗放式擴張向精細化運營的戰略轉變。
今年3月,交通銀行管理層在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曾對信用卡業務改革進行了回應。該行表示,過去,交通銀行信用卡業務采用的是信用卡中心直接集中經營模式,在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的階段,該模式有著獨特的優勢。隨著信用卡業務發展到新階段,特別是隨著人民群眾多元化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其局限性越發凸顯。出于更好滿足客戶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更好適應信用卡業務發展新階段的要求,該行對信用卡業務模式進行了改革,由過去的集中直接經營改為分行屬地經營,即由分行為屬地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將信用卡業務納入手機零售業務進行統一經營。
這并非孤例。據銀聯《報告》,2024年有25.4%的機構進行信用卡條線相關組織架構調整,主要是將信用卡條線與行內的消費貸條線、零售條線等進行整合,或者將信用卡分中心整合至當地分行。
專家預計3—5年內,行業將完成深度調整
隨著存量競爭時代到來,信用卡行業如何平衡好獲客與風控,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要素是關注產品創新、場景應用與資產質量,在存量市場實現精益發展!碧K筱芮認為,零售融合發展的思路將變得越發普及,將儲蓄、理財、貸款、信用卡等業務進行融合串聯,有助于提升高端客群的綜合金融服務質量,使得高端客戶留存更具效率,從而為信用卡機構帶來更多盈利貢獻。
在曾剛看來,信用卡行業未來將呈現明顯的結構性變化和轉型升級特征。
從發展方向看,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核心驅動力,銀行將加快金融科技應用,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升風控能力和客戶體驗。傳統的線下推廣模式將進一步被線上數字化營銷替代,信用卡業務將更深度地融入手機銀行生態。
從業務模式看,銀行將從單純追求發卡量向注重客戶價值轉變,精準營銷和差異化服務將成為競爭重點。權益設計將更加理性和可持續,避免過度補貼導致的惡性競爭。同時,信用卡業務將與銀行其他零售業務更深度融合,構建綜合金融服務生態。
從監管環境看,合規要求將持續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成為重點關注領域。預計未來3—5年內,行業將完成深度調整,形成以頭部銀行為主導、中小銀行差異化發展的新格局,整體朝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責編:劉安琪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