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玉靜】9月16日,“25東莞農商行科創債01”正式上市,發行總額15億元,這是月內第二家農商行發行科創債。
債券市場“科技板”實行已4個月有余,作為新增的三類機構之一,發行科創債的銀行機構正從國有大行、股份行向城商行、農商行擴圍。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已有51只以銀行為發行主體的科創債發行,規模合計2670億元。在發行地域上,北京、浙江、上海發行數量較多,占比超過50%,這與科創債整體的發行情況類似。在發行主體上,越來越多省市的城商行、農商行參與其中。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執行總監李柯瑩對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5月份政策出臺后,銀行確實響應迅速,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率先發力,后續月度發行數量看似較5月“降溫”,但更多是市場從政策初期的“爆發式響應”轉向“常態化穩健發行”的自然過程。展望未來,銀行科創債發行主體有望進一步向城商行、農商行擴散,發行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地域覆蓋范圍全國化。此外,未來可能會看到更多創新條款的科創債產品,以更好匹配科技型企業全周期融資特性。
51只以銀行為發行主體的科創債完成發行,
規模合計2670億
自債券市場“科技板”實行以來,作為新增的三類機構之一,銀行發行科創債的規模逐漸擴大。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已有51只以銀行為發行主體的科創債完成發行,規模合計2670億元,募集資金多為發放科技貸款、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發行的債券、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等。
在發行規模上,國有大行、股份行單只債券發行規模較大,城商行、農商行規模較小。以建設銀行為例,單只科創債發行總額高達250億元。
在數量上,城商行、國有大行、農商行參與數量較多。具體來看,城商行發行22只、國有大行發行9只、農商行發行8只、股份行發行6只、開發性金融機構發行5只、政策性銀行發行1只。
在發行期限上,主要集中在3年期、5年期,票面利率從1.17%~1.98%不等,較企業發行科創債,利率較低。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對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銀行發行科創債能為中小科創企業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持渠道,其主要作用體現在:
首先降低融資門檻。相比直接發債,銀行作為中介機構具有更強的信用背書能力和專業風險評估能力,能夠幫助暫時不具備直接發債條件的中小科創企業獲得資金支持。
其次,提升資金可得性。銀行對本地企業情況更為熟悉,能夠更好地識別和篩選優質的中小科創企業,通過科創債募集資金后定向投放,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再次,完善融資生態。銀行科創債與傳統信貸、股權融資形成互補,為科創企業提供了期限更長、成本相對較低的債務融資工具,有助于緩解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最后,促進金融創新。銀行通過發行科創債,能夠積累服務科創企業的經驗,推動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形成良性循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在投放科創債資金時仍需嚴格遵循風險管理要求,確保資金真正流向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曾剛表示。
趨于理性,本月已有6家銀行發行科創債
在李柯瑩看來,銀行發行科創債,除拓寬了傳統信貸資金之外的支持渠道外,也有助于銀行自身的轉型。
李柯瑩表示,銀行通過發行科創債,積極探索“債、貸、股、鏈”綜合金融服務模式,有助于提升對科創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推動自身從傳統信貸中介向綜合金融服務商轉型。此外,銀行憑借其信用背書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專業性,能夠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將資金投入科創領域,增強整個市場對科創的信心。
在發行節奏上,Wwind數據顯示,在政策出臺的5月,銀行發行科創債熱情高漲,共有21只銀行發行的科創債上市,隨后的幾個月,發行節奏多在6只~9只之間。9月以來,已有6家銀行發行科創債。
曾剛表示,銀行科創債發行從5月的高峰到后續月份的回落,這種節奏變化有其內在邏輯。一是市場理性回歸。初期發行熱潮往往帶有一定的跟風性質,隨著市場逐漸成熟,銀行開始更加審慎地評估自身資金需求和投放能力,發行節奏趨于理性。二是監管引導作用。監管層面對銀行科創債的發行和資金使用進行動態監測,適度引導發行節奏,避免過度集中和盲目跟風,確保資金真正服務科創企業。三是銀行內部管理需要。銀行需要時間消化前期募集的資金,建立完善的科創企業服務體系,提升投放效率和風險管控能力。四是市場容量限制。優質科創項目的識別和培育需要時間,銀行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與項目儲備和管理能力相匹配。
“這種發行節奏的調整實際上體現了市場的成熟化發展,有利于銀行科創債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曾剛認為。
16省市銀行參與,銀行發行科創債擴圍
在發行地域上,據大河財立方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山東等16個省市的銀行參與發行科創債。總體來看,北京、浙江、上海的銀行發行科創債數量較多、規模較大,這也與科創債發行的整體情況大體一致。
在發行主體上,Wind數據顯示,發行科創債的銀行類型已從國有大行、股份行擴圍至城商行、農商行,越來越多的城商行、農商行參與其中。大河財立方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發行科創債的銀行主體均為城商行、農商行。
李柯瑩表示,政策落地百日后,除了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部分區域性城商行、農商行也加速入場,表明銀行科創債市場需求依然強勁。盡管發展過程中會有波動的節奏,但長期來看,銀行科創債市場前景廣闊,對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曾剛表示,從16個省市銀行參與發行的情況看,銀行科創債市場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后續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一是政策支持持續。國家對科技創新和科創企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將持續深化,為銀行科創債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各地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區域科創中心建設,為銀行科創債發展提供更多機遇。二是市場需求旺盛。隨著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科創企業融資需求將持續增長,為銀行科創債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三是銀行積極性提升。通過前期實踐,銀行對科創債的認識和操作能力不斷提升,積極性將進一步增強。
“從未來看,發行將更加精細化和專業化,銀行會根據自身特點和區域優勢,有針對性地發行科創債。區域分布將更加均衡,更多省市的銀行將參與進來。產品創新將加快,可能出現更多細分領域的專項科創債。總體而言,銀行科創債將在規范中發展,在創新中完善,成為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曾剛表示。
責編:陶紀燕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