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4日訊(記者 孫朋浩 見習記者 曾強)1月4日,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報告《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 2019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或將出現短期波動,預計2019年GDP增速可能在6.3%左右。
報告顯示,由于內外需求同時減弱,2019中國經濟步伐將繼續放緩。具體而言,在外需方面,由于保護主義抬頭、美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和部分發達經濟體政策環境不確定,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導致外需走弱壓力加大。中美貿易摩擦存在不確定性,未來中美摩擦可能不限于貿易領域,美國可能會從知識產權保護、投資準入限制、司法監督管理、體制性改革等多方面對中國發難。
在消費方面,有三方面因素制約導致增長穩中略緩。一是近年來居民按揭貸款快速增長導致居民部門杠桿水平上升,抑制居民的消費支出能力,形成擠出效應。二是房地產和汽車兩大消費需求仍將受到基數及政策的抑制。商品房銷售放緩對后續裝潢、家具、家電等消費帶來的影響將在2019年集中體現。隨著車輛保有量上升,汽車消費高增長時期已過,汽車類消費已經持續負增長,2019年仍將在低位徘徊。三是股票市場調整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將影響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長,不利于消費增長。預計2019年消費增速可能在8.7%左右。
面對這一局面,中國宏觀政策已經開始逆向調節,且力度不斷加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報告發布現場說道,宏觀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作用將從2018年的適度抑控轉為2019年的支撐托底,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主要體現在上半年。隨著宏觀政策效果顯現,下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將趨好轉,全年經濟增速可能前降后穩。
與此同時,連平指出,雖然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我國基本面是好的, 2019年仍然存在和可能出現一系列有利于經濟運行的因素。例如,外部壓力可能減小,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得到緩解,發達經濟體政策溢出效應也將在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后減弱;政策偏松調節有助于經濟增長,2019年經濟工作將從優化提升供給端、擴大增強需求端、扎實推進區域協調、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等方面展開,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高質量發展的條件在不斷改善。產業出清帶來高質量發展動力,過去幾年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逐漸取得成效,部分行業已經出現恢復性增長;技術創新帶來新興產業崛起,我國科技研發能力逐漸增強,越來越多領域逐漸接近或達到全球前列。科創板有望成為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區域協調發展帶來產業聯動效應,經濟帶狀發展、城市群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將提供新的經濟增長空間,促進投資和消費等內需發展;推動改革走深走實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能。
“因此,不應對2019年經濟運行過度悲觀。”連平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