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商銀行目前已經拿到了監管部門的IPO批文,即將布南京紫金農商銀行的后塵,成為第二家上市的農商銀行。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曾在此前發布的《被地方“綁架”的農商銀行樣本》一文中闡述過“我國農商行由農信社改制而來,相比上市銀行,農商行普遍公司治理水平較低,不良認定標準較松,因而受不良監管趨嚴影響較大。”
青島農商銀行也不例外,該行的不良貸款同樣是重要的“看點”。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青島農商銀行在2014年到2017上半年的不良率分別為2.4%、2.38%、2.01%和1.93%,呈現出明顯的逐期下降趨勢。這看起來是非常好的數據,甚至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畢竟處于同一區域的青島銀行,在2014年到2017上半年期間的不良率分別為1.14%、1.19%、1.36%和1.69%,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同區域的兩家銀行,不良率一升一降、明顯背離,凸顯出青島農商銀行的“不同尋常”。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青島農商銀行控制不良貸款余額、控制不良貸款比率的“法寶”,在于大手筆剝離不良貸款債權,而且這一剝離過程,還未使銀行蒙受損失。但是,這個不良貸款債權剝離的過程,欠缺合理性,“接盤俠”的身份又撲朔迷離,都指向青島農商銀行在人為操縱下、通過非市場化的行為,粉飾該行的不良貸款。
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即通過詳細數據分析,向大家展示青島農商銀行的“經典”操作。
根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第93頁披露的相關信息,青島農商銀行在報告期內各年度都實施了大金額的不良貸款債權轉讓,僅2017年上半年不良債權轉讓金額就高達近16億元;而且,青島農商銀行通過債權轉讓的方式剝離不良資產,恰恰集中在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這個期間。相比起來,青島農商銀行在2017年上半年末的不良貸款余額也不過才20.67億元。
不僅如此,根據招股書(申報稿)第93頁披露的“前20筆不良貸款債權轉讓情況”信息顯示,青島農商銀行在對外轉讓不良貸款的措施,還并未給該行帶來損失。
典型者如金額最高的一筆不良貸款債權轉讓,發生在2017年3月,是針對“豪第投資置業有限公司”的、賬面原值為2.5億元的貸款,在該筆貸款被認定為“可疑”級不良貸款后,被青島農商銀行以2.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青島景岱實業有限公司”。在這一不良貸款剝離過程中,青島農商銀行未遭受任何損失。
與此類似的還有,向“青島市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青島金膠州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轉讓的不良貸款債權,青島農商銀行都未遭受到任何損失。
但是,在這個看似皆大歡喜的不良貸款剝離背后,卻潛藏著一個“合理性”的質疑,也即上述“接盤方”,為什么要按照原價承接青島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債權?在沒有風險溢價的條件下,承接下青島農商銀行的風險資產,這樣的行為是合理的、且具有商業實質的市場化行為嗎?
還以單項金額最大的“豪第投資置業有限公司” 2.5億元的貸款為例,根據公開信息顯示,這家公司早在2016年就已經被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公示為失信人,青島農商銀行也將這筆貸款認定為“可疑”級不良貸款,這是貸款五級分類中的倒數第二檔,按照相關定義,這意味著“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貸款都注定要損失了,或者雖然能收回極少部分”,貸款損失的概率在75%-100%。
但就是這樣一筆高風險貸款,“青島景岱實業有限公司”卻愿意原價接盤,這豈非咄咄怪事?公開信息顯示,“青島景岱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注冊資本僅為3000萬元,是“即墨市環秀街道辦事處鎮村建設服務中心”全資設立的公司,但截止到2017年末尚未進行注冊資本的實繳。對于這樣一家公司,是否有能力承接2.5億元的不良貸款?主營業務并不以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為主的“青島景岱實業有限公司”,又為什么來趟不良資產處置這個專業化很高的業務?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認為這是值得懷疑的。
難道是青島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實為“優質資產”而吸引各路資本蜂擁而入嗎?這恐怕并非事實,有兩點可供佐證:
1、招股書(申報稿)的93頁披露的信息中,除了“青島市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青島金膠州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青島市內的資產管理機構,是按照原價承接青島農商銀行的不良債權、未使后者蒙受損失之外,其他資產管理機構卻沒有這樣慷慨。例如“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3月承接的“新景程(青島)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賬面原值5900萬元的貸款,受讓價則僅為4600萬元,折價了20%以上;而這筆貸款的不良級別還是“關注”級,優于前文所述的、針對“豪第投資置業有限公司”的不良貸款級別。這更加凸顯出,“青島景岱實業有限公司”、“青島市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青島金膠州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機構,原價承接青島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的行為是異常的。
2、根據招股書第97頁披露的“關聯方受讓本行不良貸款情況及關聯方對受讓本行不良貸款的回收情況”顯示,列出的4個關聯方在承接了青島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之后,回收情況并不理想,僅有1例的回收金額超過了成交價、但仍然低于賬面原值3成以上,而另外3例截止到目前接盤方的回收率都不高、都“吃了大面”。
上述兩點佐證,間接證實了青島農商銀行剝離出去的不良貸款,絕非是回收率很高的優質資產,那么“青島市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青島金膠州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機構仍然情愿當這個“冤大頭”、以原價接盤青島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很難令人相信這是正常的市場化行為。
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還發現,前文提及的“接盤俠”,如“青島市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青島金膠州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都不是青島農商銀行的關聯方,但是根據招股書(申報稿)第442頁披露的,這兩個單位都是青島農商銀行的主要貸款對象,截止到2017上半年末, “青島市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貸款余額排名第5位(期末余額9.66億元, 2016年末貸款余額尚未進前十、不會超過8億元)、“青島金膠州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排名第二位(期末余額12.07億元,相比2016年末貸款余額新增了4.07億元)。
這兩家“接盤俠”集中在2016年和2017上半年高價接盤青島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債權,同期則獲得了青島農商銀行發放的大額貸款,這兩個經營行為僅僅只是巧合?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承接青島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累計金額最高的“青島市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累積承接20.55億元,這家“接盤俠”持股30%的主要股東是招商證券(600999),而招商證券恰恰又是青島農商銀行本次IPO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這些僅僅是巧合?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基本面力場。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