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上市公司陸續發布“成績單”。《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統計,截至3月14日,已有23家上市銀行披露了2018年業績快報。整體來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穩步增長,其中14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其中吳江銀行(3月14日更名為蘇州農商行)不良貸款率降幅最大,下降0.33個百分點;有8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其中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0.97%,漲幅最大。
日前,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在處置不良方面,今年力度可能要進一步加大,要盡量把不良資產做實,為下一步金融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監管層的引導下,銀行方面也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化解不良。記者了解到,核銷作為常見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被銀行采用;除了加快核銷,銀行內部也在加快清收、推進不良資產處置進度。
然而,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置“頗為周折”。傳統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主要是走法律程序、拍賣抵質押資產,進展緩慢;此外部分不良資產會打包賣給資產管理公司,這樣處置起來會更快。
銀行在加碼處置不良的同時,不良資產處置亂象也成了監管整治重點。“現在監管很重視銀行的不良處置,有專項檢查、例行檢查等。以前可以通過借新還舊暫時掩蓋不良,現在都不敢這么操作了,監管查一查企業的資料就能發現。”某受訪股份行人士告訴記者。
14家銀行不良率下降
截至3月14日,已有23家上市銀行披露了2018年業績快報。整體來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穩步增長,其中14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其中吳江銀行不良貸款率降幅最大,下降0.33個百分點;8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0.97%,漲幅最大。鄭州銀行發布公告表示,在2018年第四季度,根據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并足額計提撥備、同時將撥備覆蓋率維持在150%以上的監管要求,當年撥備計提超出預期,預計2018年度全年業績同比下降。
“由已公布的上市銀行業績快報可以看出,在將90天以上逾期納入不良以及要求加大撥備計提與核銷力度的基礎上,諸多銀行的資產質量問題開始有所暴露,再加上外圍環境的惡化使得這一問題愈發凸顯。” 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分析道。
華泰證券(601688)研報也指出,2018年四季度,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主要有三方面變化,一是不良貸款剪刀差消化,部分銀行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貸款,存量資產質量包袱減輕;二是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加大,有利于騰挪信貸額度;三是增厚撥備,可強化銀行的風險抵御能力。
傳統意義上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主要有現金清收、貸款重組、核銷、批量轉讓四種方案。“在這幾種方案中,以自主清收最為直接,可采用直接催收或通過法律訴訟方式催收,但受借款人的經營狀況、信用狀況、司法機關執行力度等多重因素制約。通過核銷方式處理不良資產可以降低不良率、提升撥備覆蓋率,但核銷行為不改變貸款凈額,不良資產核銷還需謹慎對待。債務重組的優點是處置成本相對較低、回收率高,但也存在交易復雜程度高、操作較難、處置周期長的缺點。”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羅榮華向記者分析。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商業銀行累計核銷不良貸款9880億元,較2017年多核銷2590億元。
日前,興業銀行(601166)公告稱,其董事會審議同意了2019年度安排總額折合人民幣不超過390億元的呆賬核銷預算額度。根據興業銀行此前發布的公告稱,該行2018年呆賬核銷額度為298億元。此外,浦發銀行(600000)董事會審議并通過《關于資產損失核銷的議案》,批準本次資產損失核銷本外幣金額合計人民幣11.81億元。
掩蓋不良?
盡管監管要求降低不良率、騰挪更多的信貸空間,然而對于銀行而言,降低不良還需考慮到自身的利潤水平和撥備水平。“處置化解不良資產需要使用撥備資源,撥備資源一般是從利潤當中提取的,所以處置不良資產的規模是對利潤有影響的,反過來說就是銀行的利潤水平和撥備水平也是處置不良資產的前提條件。”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向記者分析道。“業務部門的領導不希望自己任期內不良(率)太高,所以很多問題客戶盡量藏著掖著。比如,客戶已經還不起錢了,領導繼續給這家企業放款,讓企業‘借新還舊’,暫時掩蓋不良。”某股份行人士告訴記者,“還有其他方式,比如由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代持,資產管理公司名義上做了買斷,但實際上還是銀行出錢。”
華東某城商行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有的資產管理公司專門幫銀行掩蓋不良。如果壞賬出在表內,銀行就把這筆不良資產先轉給資產管理公司,然后銀行再投該資管公司的一個產品。”
“銀行還可以通過認購其他銀行的理財產品,由其他銀行的理財再認購資管計劃,從而實現‘繞道’。”某資管公司風控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除了上述幾種方式,將不良資產打包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也是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選項之一。山東某AMC(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向記者分析,客觀來講,銀行在資產處置端不具備優勢,大概率選擇與資產管理公司合作,以打折價將不良資產打包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但現在的局面一方面是,四大AMC憑借其資金成本優勢,抬高不良資產一級市場價格,擠占了下游AMC的業務空間;另一方面,四大AMC買到不良資產包后,并不急于處置,長期來看不利于生產要素的再周轉。”
監管層在要求銀行降低不良率的同時,也重點關注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置亂象。“現在監管很重視銀行的不良處置,有專項檢查、例行檢查等;以前可以通過借新還舊暫時掩蓋不良;現在都不敢這么操作了,監管查一查企業的資料就能發現。”上述受訪股份行人士如是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