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批中,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
“落實民營企業公平信貸原則。同等條件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貸款利率和貸款條件保持一致。商業銀行在新發放公司類貸款中,要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貸款比重。”
“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實施公平信貸專項考核。”
6月11日,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聯合下發《關于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三次重申“公平信貸”。
與此相關的背景是,一方面,上海半年多以來多次發文要求金融扶持民企及小微,從各項貸款數據來看頗有起色;另一方面,近期信貸需求遭遇“急剎車”,銀行即便有心完成民營企業貸款任務,也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尷尬。
信貸對民企更友好
首先,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態度更加友好。
“總體來說,去年以來民企貸款狀況是好轉的。”一位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對記者表示。
2018年11月中旬,上海銀保監局出臺《關于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倡導公平信貸原則,從優化授信政策、拓展融資渠道、擴大信貸覆蓋面、完善多層次風險分擔體系等八個方面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更好服務民營企業,為民營企業“減阻、降息、增貸”。
在這條政策下,上海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周文杰年初曾經表示,2018年上海中資法人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穩步增長,全面實現“兩增兩控”總體目標。另外,今年4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新增擔保貸款總額130.43億元,審批通過擔保項目4507筆,順利完成了全年擔保貸款總額120億元的目標,2018年在保余額109.41億元,較2017年年底增長6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從一位在滬監管系統人士處獲悉,去年11月統計的上海銀行業總體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在6.7%左右,在全國屬于較低水平,而年末的數據料在此基礎上還有所降低。更有國有大行上海分行行長表示,他們分行的小微企業貸款已經與貸款基準利率相差無幾。
但是,民企和國企“信貸不公平”這個究竟是否存在,不少銀行人士至今都認為值得商榷。
上述股份行行長表示,“貸款定價我們是基于風險的定價原則,國企如果風險度高,我們會高定價,民企如果風險度低,我們價格也會低。”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也表示,其實民營企業中的大企業依舊是銀行爭奪的優質客戶,融資難、融資貴都是中小企業遇到的問題,拋開企業資質談“信貸不公”,似乎是個偽命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曾遇到,去年一家由數十家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共同成立的綜合投資公司,在一場與金融機構的會議后,被多家銀行邀約合作,足見銀行對大型民企充滿興趣。然而這家公司今年年初遇到資金鏈緊張和債券兌付問題,又讓金融機構望而卻步。有監管人士對記者直言:“盡力幫助化解危機,但不知道扶不扶得起來。”
需求不足敢不敢“硬給貸”?
上海當下遇到的困頓,恐怕是信貸需求不振。
“企業沒有業務就沒有需求,金融要怎么配合?”一位一線銀行信貸員表示,由于外需減少,企業訂單下滑,對銀行信貸的需求并不似往年旺盛。
上海近期的人民幣貸款數據可以證實這一點。根據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數據,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億元,同比少增457億元;外幣貸款減少1億美元,同比多減8億美元。
這與一季度數據形成了較大反差。一季度,上海人民幣貸款勁增2158億元,外幣貸款增加15億美元。也就是說,4月份人民幣增加的額度僅僅是一季度的千分之一。
從貸款投向來看,大中小企業貸款數據都不甚景氣。4月份,投向境內大型企業的貸款減少231億元,同比多減633億元;中型企業貸款增加92億元,同比少增15億元;小微企業貸款減少154億元,同比多減97億元。
不過,票據融資風景獨好,當月增加142億元,同比分別多增219億元。
票據融資也是上海監管部門要求銀行發力的重點。
《實施方案》要求,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票據融資支持力度。對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不設單張和總額限制,對有一定規模和行業知名度的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重點傾斜,力爭每年辦理民營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再貼現超過150億元。
這是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放松限制。
去年11月,央行上海總部也曾要求各家銀行票據部門增加對民營企業的票據貼現業務,但當時的措辭是“對民營小微企業中的行業龍頭企業、科創企業票據再貼現不設單筆、總額的限制”。
也就是說,去年還要求是“行業龍頭、科創企業”,今年已經“普惠”到了普通民營企業。
上海也并非唯一以票據為信貸投放抓手的省市。比如今年2月江西出臺政策,開通民營和小微企業票據再貼現“綠色通道”,建立重點支持企業名單,對名單內或有實體產業的民營企業票據和單張票面金額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票據“見票即辦”,不受單戶總額限制。
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小微企業500萬元及以下小額票據貼現。”
也有金融界人士認為,在緩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過程中,供應鏈金融是重要的解決方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