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央行發布金融統計數據顯示,5月信貸放量和社會融資規模依舊保持高位。其中,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8萬億元,同比多增2984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8萬億元,社融存量增速從12%上漲0.5個百分點至12.5%。
“高漲的新增社融和信貸表明信用擴張在5月仍在繼續加速。”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一是政策鼓勵銀行加大信用投放;二是今年企業融資成本出現明顯下滑,企業舉債融資傾向更強;三是經濟基本面繼續反彈恢復,部分企業需求好轉,且線下消費、房地產都在恢復好轉;四是政府債券供給增多。”
此外,受到寬信用下信貸投放提速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增加的影響,廣義貨幣(M2)余額、狹義貨幣(M1)余額增速都有所提升,其中M2同比增長11.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6.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個和3.4個百分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對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位經濟學家也都表示,預計在今年在穩增長、保就業的背景下,監管部門在治理資金“空轉套利”后,年內貨幣政策仍將偏寬松。
寬信用下,社融和信貸規模量增價跌
在經歷了連續四個月的高位增長后,五月的信貸和社融增速仍高于市場預期。分結構看,金融機構對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大增是本次人民幣信貸上漲的主要原因;而除人民幣信貸外,企業債券凈融資、政府債券凈融資等直接融資大幅增長則是社融增速高于預期的主要原因。
具體來看,在人民幣信貸方面,5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459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5305億元,同比多增2781億元;在社會融資規模方面,企業債券凈融資2971億元,同比多1938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1.14萬億元,同比多7505億元。
“本月信貸增長略超預期,結構也有所改善,本月貸款較去年多增的部分主要由企業中長期貸款貢獻,說明金融對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對于居民部門,居民短期貸款新增2381億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多增101億元和433億元,短期貸款的穩中有升,也從側面反映了消費的逐漸改善,特別是近期汽車消費的回升,促進了消費貸款需求增加。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4662億元,比上月多增273億元,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說明前期因疫情被抑制的房地產市場供求開始釋放,按揭貸款需求增加。”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隨著信貸發力及企業債券多增等,我們預計全年社融達35萬億,社融增速達13.5%,實現社融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天風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
除高額放量外,間接融資渠道和直接融資渠道下的企業融資成本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在LPR方面,目前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了30個基點,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15基點。在普惠貸款方面,央行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新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是5.24%,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0.77個百分點;上海票據交易所數據也顯示,2020年一季度,票據貼現加權平均利率為2.95%,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別下降66BP和29BP,較同期LPR低110BP。
嚴打“空轉套利”,資金如何直達實體經濟?
疫情以來,央行先后通過多種調控方式,便利企業獲得低成本的信貸資金,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另一方面,雖然利率下行符合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的政策要求,快速下行的信貸市場利率也引發了一些套利行為。
如在貨幣市場上,自2月以來,貨幣市場利率寬松持續,7天逆回購利率從2.5%降至2.2%,而市場利率的降幅更大,但5月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僅為1.6746%,與政策利率出現長時間的倒掛。
6月4日,北京銀保監局局長李明肖在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最近通過大數據發現一些企業在疫情期間一邊拿到銀行貸款,一邊或違法違規挪做他用,這是要采取監管措施重點整治的,也是通過數據治理提高監管的能力。
珠三角地區某國有大行支行副行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些違規違法的挪用行為,支行的技術手段還難以監控,也需要更高層面的技術配合。也可能是因資金和產品周轉不匹配導致的。比如說企業馬上要用錢,但銀行可能需要審批時間等因素。
為精準支持實體經濟,央行也創新了直達實體的貨幣政策工具。6月1日,為強化金融對穩企業保就業的支持能力,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
其中,延期支持工具即對于今年年內到期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均可享受一次延期還本付息,并對地方法人銀行給予其辦理延期的普惠小微貸款本金的1%作為激勵;在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上,則由中央銀行提供4000億元的再貸款專用額度,從今年的6月起按季度購買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在今年3月1日到12月31日期間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預計可帶動地方法人銀行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約1萬億元。
“從企業逐利角度來講,因為流動性整體充裕,目前不少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低于銀行理財收益,因此部分實體經濟融入資金可能轉化為了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理財產品等,出現資金套利空轉現象,而銀行在完成信貸增速壓力和攬儲壓力下,可能也會默許這樣的行為。”甘肅地區某村鎮銀行董事長表示,“本次央行的這兩項工具,沒有通過投放大量流動性的方式去支持企業,可以降低企業的套利行為。不過,最本質的問題還是經濟增長的問題,目前疫情好轉,消費生產恢復帶來的經濟反彈導致企業資金需求回升,以及和監管介入治理,如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等,資金套利空轉的現象不會成為主要矛盾,預計信貸利率仍然會保持較低水平。”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也表示,短期過度釋放流動性,可能再次倒逼資金出現“空轉套利”“脫實向虛”等情形,給央行調控帶來兩難。在資金救助的壓力期渡過后,貨幣政策角色正逐步調整為配合財政等其他政策共同發力穩增長和保就業的位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