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銀保監會城市銀行部副主任劉榮在通氣會上表示,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城商行所在區域經濟形勢的影響,受市場雙向擠壓的競爭影響,受城商行自身管理和治理水平的影響,城商行不可能獨善其身,風險水落石出,風險水平持續顯現,對城商行的風險各界都非常關注。不過,從監管指標來看,目前城商行總體監管指標還是處于合理區間。
據劉榮介紹,目前城商行的三大監管指標,平均的資本充足率為12.7%,撥備覆蓋率是150.5%,不良貸款率是2.34%。“盡管這些賬面的指標可能并沒有完全反映銀行的真實風險情況,個別城商行也發生了風險風險事件,但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長周期看,資產質量的波動也是正常的。”
對于城商行的不良狀況,劉榮認為,目前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即使還原到更加真實的水平,也還是歷史上處于低位,大家不必過于悲觀,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城商行這個群體在資本利潤等方面的基礎還是比較好的,完全能夠抵御各種風險。
在城商行的改革方面,劉榮表示,支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積極推動深化城商行改革和化解風險。支持部分省份對轄內的城商行采取聯合重組等方式,深化改革,化解風險。目前有的省份轄內的中小機構改革重組工作正在有序的推進。同時,加大資本補充,鼓勵銀行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積極配合地方省級政府發行專項債補充城商行資本。
關于中小銀行資本金缺口問題,劉榮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我覺得資本缺口這是個動態的概念,它是取決于銀行的資產的分類,撥備的水平,利潤的情況,也取決于銀行的風險資產的配置,以及經營的一些戰略。所以這個數字沒有統計,數字最多也是一個假設情景下的壓力測試,或者說內部測算,因為這樣的數字也不準確。”
劉榮表示,在做實銀行風險資產方面,監管對城商行重點采取了這么5個方面的措施:一是真實反映不良;二是加大處置不良的力度;三是調整動態撥備的要求;四是多渠道補充資本;五是是推動城商行改革重組。
在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補充資本方面,劉榮稱,據我了解,這一次地方政府專項債總共的限額是2000億,支持18地區的中小金融中小銀行,允許省級政府按照規定發行專項債券,用于認購中小銀行的可轉換債的合格資本工具。應該說這是對資本補充渠道的一個拓展。地方專項債的使用有嚴格的程序和條件,省級政府負責制定本省的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具體方案。而且條件是很嚴格的,要在清產核資,有股東承擔責任,明確使用資金的規模,明確退出機制,還款保障,嚴肅問責等這些前提條件下,統籌確定用款的規模并承擔全過程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