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于青萍之末,從默默無聞的地方小吃到火遍大江南北的“宅家必備”,螺螄粉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美食。
螺螄粉之所以成為爆款,主要是因其配料齊全且方便快捷,在人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這道美食的時候,不禁好奇這個偏居一隅甚至有點奇怪的食物是如何俘獲大眾口味的?
生于路邊攤 起于流水線
螺螄粉發端于廣西柳州,據說柳州街頭的空氣中都彌漫著螺螄粉的“香氣”。原本螺螄粉只隱藏在小吃店、路邊攤,沒想到卻火遍大江南北。
如今,螺螄粉已實現從“店里“到“袋里”的跨越,不僅登上了電商平臺,還成為直播間熱銷單品,前不久柳州市副市長侯剛、柳州市商務局局長劉伯臣親自下場為螺螄粉“帶貨”直播,將這張廣西名片推向全國。
柳州市副市長侯剛參與地方特產推介直播(圖片來源:柳州市商務局網站)
柳州市商務局局長劉伯臣走進直播間“帶貨”(圖片來源:柳州市商務局網站)
螺螄粉之所以推廣至全國,主要是因為走上了工業流水線。柳州當地已熱火朝天地建起螺螄粉小鎮、產業園區,形成預包裝食品加工、田螺養殖、竹筍豆角種植以及螺螄粉銷售等上下游產業鏈,2019年螺螄粉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30億元。
網紅經濟勢不可擋,柳州市政府舉全市之力,要將螺螄粉產業打造成為下一個雙百億產業,先后推出多項支持政策,對螺螄粉產業發展做出全周期規劃。今年5月,柳州還成立了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為螺螄粉產業培養高素質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速食走俏,螺螄粉銷量也逆勢大幅上升,人們高呼追求“螺螄粉自由”。為支持螺螄粉企業提產能、拓市場,柳州市政府還對相關企業給予專項補貼。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柳州袋裝螺螄粉產值達到49.8億元,上半年的出口總額達去年8倍,同時帶動農戶、個體工商戶等超25萬人實現就業。
螺螄粉出圈 銀行下沉
螺螄粉能夠走出柳州,同時也離不開背后的金融推手。
螺螄粉產業為地方經濟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當地銀行因地施策,為產業發展添一把火。
據了解,柳州銀行開發了“螺螄粉貸”、光大銀行(601818,股吧)柳州分行推出“陽光米粉貸”等創新產品,桂林銀行柳州分行推出“不動產二押融資”“商標權質押融資”等方式有效打破了螺螄粉企業缺乏抵押物的融資瓶頸。
就柳州銀行“螺螄粉貸”這款產品來說,主要向螺螄粉產業相關種植、生產、銷售、包裝、物流等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金額最高1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24個月。
據了解,今年以來,柳州市金融機構累計為螺螄粉產業鏈企業發放信用貸款1587.7萬元。截至6月30日,柳州銀行的螺螄粉生產企業貸款余額為3729萬元,同比增長93.41%。此外,桂林銀行柳州分行累計為螺螄粉上游原材料種養及加工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提供金融支持1845萬元。
柳州銀行還將螺螄粉寫進了《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中:2019年,柳州銀行幫助本土企業解決融資難題,例如支持螺螄粉原材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螺螄粉特色小鎮、互聯網+螺螄粉產業建設,為螺螄粉“飄香”世界提供重要金融支持。
為了將螺螄粉培養成當地特色,柳州銀行還積極配合地方打造美食文化。2019年,柳州銀行支持舉辦了柳州螺螄粉美食節暨啤酒音樂節,將螺螄粉全方位融入市民文化當中,萬人同嗦螺螄粉等活動也賺足眼球。
柳州螺螄粉美食節現場(圖片來源:柳州銀行官方微信公眾號)
近年來,地方小吃出圈的案例不勝枚舉,螺螄粉只是一個縮影。也許在不遠的未來,螺螄粉也會和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陜西肉夾饃一樣,烙印在國人的美食記憶當中。
事實上,一碗粉的背后是產業升級的大勢所趨,也體現出地方銀行事必躬親的“下沉”思維。誠然,銀行“躺賺”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何將社會責任和自身發展相結合,與小微企業共同成長,抓住機遇借勢轉型,應當是每一個地方銀行需要反復思考的命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