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國銀行線上召開2020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中國銀行行長王江,副行長林景臻、鄭國雨,首席信息官劉秋萬和風險總監劉堅東等高管出席。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行實現營業收入2857.10億元,同比增長3.24%;凈利潤1078.12億元,同比下降11.2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009.17億元,同比下降11.51%。
中行副行長鄭國雨在業績會上表示:“我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這是導致稅后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據悉,為應對未來潛在的信用風險,中行上半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665億,同比增長97.46%,計提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下半年風險持續暴露
今年6月末,中行貸款減值準備余額達到369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40億元,在不良貸款規模較上年末有所上升的情況下,撥備覆蓋率達到186.46%,上年初提升了3.6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6月末,中行不良貸款率1.42%,較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升幅小于行業平均水平。關注類貸款1.94%,較上年末下降0.28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率1.36%,較上年末上升0.11個百分點。
中行風險總監劉堅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上半年我們境內的零售業務,包括信用卡和個貸,以及境外機構的資產質量是受到了疫情沖擊是比較大的,但整體看,我們的信用風險是基本可控,主要的指標還是在合理的區間。不良貸款率在商業銀行當中也是處于較低的水平,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的剪刀差,依然持續保持為負值。
據劉堅東介紹,到6月末,中行累計為7400戶的企業本金進行了延期,為將近3000戶企業的利息進行了延期。同時,他也強調:“我們也高度關注延期還本付息客戶的風險狀況,持續滾動開展疫情影響分析和排查,跟蹤客戶經營風險和償債能力,對不同類型的客戶都采取分類處理的策略,尤其是對企業經營出現實質經營變化的貸款,會及時反應風險狀況”。
在劉堅東看來,下半年,信用風險將持續暴露。行業表現將會加劇分化,特別是批發零售、餐飲、旅游和交通運輸等行業恢復得相對比較緩慢,相關的客戶風險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他表示,中行將按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前瞻性的評估潛在風險,真實準確反映不良水平,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充分運用包括現金清收、核銷、批量處置、無抵債、債轉股,債務重組等各種手段,來處置不良,包括線上平臺進行不良資產的處置。并在監管的指導下,做好個貸不良批量轉讓,以及大額不良擔負轉讓等這些方面的試點。
將進行2000億資本補充
中報顯示,上半年,中行人民幣存貸款新增均創歷史同期新高。截至6月末,中行境內人民幣貸款上半年新增了6412億元,同比多增1462億元,增幅6.1%;境內人民幣存款較上年末新增9316億元,同比多增2972億元。
中行行長王江還表示,上半年,中行投資地方債2473億元,同比多投了397億元。支持復工復產提速擴面,設置了復工復產的專項信貸規模2000億元。此外, 該行銀保監會口徑的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254億元,較上年末新增了1125億元,增速達到了27.24%,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增速20.5個百分點,同比增速達到了38.55%。
中行圍繞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投放。一是積極助力普惠金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254億元,同比增長39%,比上年末增長27%。累計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年化利率4.04%,較上年下降26個基點。二是強化服務民營企業,貸款余額1.7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98%。三是支持重點區域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貸款余額增長8.91%。四是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境內制造業貸款余額達1.34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14.09%,高端技術制造業貸款增長8.31%。
此外,中行還持續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境內制造業貸款余額1.3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553億元,占對公貸款比重21.39%,占比排名主要同業首位。
資產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中行也需要進一步補充資本。
劉堅東表示,上半年中行已成功發行了28.2億美元的境外優先股,以及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6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是達到了15.42%,保持在較高水平。
劉堅東還透露,目前,中行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已審批通過了2000億外部資本補充計劃。下一步,該行將抓緊推進后續有關工作,多渠道開展資本補充。
劉堅東稱,在提升資本內生能力、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方面,中行將繼續堅持內部積累與外部補充并重的原則,堅定不移地打造具有強大價值創造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資產輕型化、努力提升資本使用效率,不斷提高資本內生能力。同時,也會結合國際資本監管的變化和中國銀保監會的相關要求,做好資本規劃,保持穩健的資本水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