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行陸續公布了三季度經營數據。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0月22日,中國債券信息網共公布了26家中資銀行的三季度業績報,其中,18家銀行凈利潤規模同比收縮。
談及銀行凈利潤增速承壓的原因,某股份制銀行地方分行行長告訴記者,雖然今年以來,監管層多次引導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銀行信貸投放總量規模較大,但銀行要讓利企業,從而獲得的企業貸款利息收入減少;同時,當前企業經營仍面臨一定壓力,風險持續暴露,銀行可能加大撥備預提力度,對全年利潤形成一定負面影響。
資產質量持續承壓 凈利潤遭侵蝕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0月22日,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布的26家銀行的三季度業績報中,18家銀行凈利潤規模同比收縮,8家銀行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規模同時較2019年同期收縮。
10月21日,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公布了首份A股上市銀行三季報。平安銀行方面披露稱,2020年1~9月,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165.64億元,同比增長13.2%;實現減值損失前營業利潤833.13億元,同比增長16.2%;凈利潤降幅較上半年有所改善,不過同比仍下降5.2%,達223.98億元。
平安銀行方面稱,受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該行根據經濟走勢及國內外環境預判,主動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加大不良資產核銷處置,提升撥備覆蓋率,因此凈利潤規模同比收縮。
此外,在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布三季報經營情況的銀行中,佛山農商行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規模同時減少,且營業收入減少規模最多,截至2020年9月底,佛山農商行營業總收入約為24.86億元,凈利潤約為13.20億元;2019年同期,營業總收入約為28.53億元,凈利潤約為15.17億元。
談及盈利承壓的原因,某農商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主要是近年來,該行為完成省政府部署的農合機構改制任務,并入了一些農商行的不良資產,導致不良資產管控壓力大幅提升,疊加新冠疫情影響,不良資產消耗的撥備資源明顯增加,侵蝕該行利潤。
中國銀行研究院方面指出,下半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將進一步抬升。“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的滯后性會提高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銀行監管部門對不良貸款的認定標準也趨于嚴格,外部經濟下行壓力和內部監管政策趨嚴都會助推資產質量管控壓力的加大。”
普華永道金融組合伙人胡亮亦表示,由于LPR轉換的影響將在下半年以后更加顯現,加上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仍然存在,預計銀行下半年減值撥備計提水平將維持高位,因此,下半年銀行利差、息差將繼續承壓。
10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公開指出,前三季度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1.73萬億元,新提取貸款損失準備金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5%。
“從今年以來監管層的態度來看,領導也并沒有堅持所謂的盈利數據,而是多次強調風險可能延緩暴露的事實,督促機構做實資產分類,加大不良貸款處置清收力度。”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如是說。
讓利實體力度增大 壓縮銀行盈利空間
除資產質量壓力外,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上半年銀行持續讓利企業,也使得銀行盈利空間減小。
在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三季報經營情況的銀行中,有部分公布了營業收入的具體構成,如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規模同步降低的大興安嶺農商行,截至2020年9月底,該行農村企業貸款利息收入明顯減少,約為0.48億元,去年同期約為1.02億元,非農貸款利息收入也由2019年9月底的約2.29億元變為今年9月底的約1.90億元。
從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統計數據看,前三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9.6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01萬億元。其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69萬億元,同比多增2.79萬億元。
近日央行行長易綱表示,金融管理部門通過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實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減少收費等方式,推動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據估算,截至9月末,已實現讓利超過1.1萬億元,易綱表示,預計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體現,全年可實現讓利1.5萬億元目標。
中國銀行研究院方面指出,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松態勢,但政策依然會繼續讓利實體經濟,銀行貸款利率仍將處于低位;銀行間存款競爭壓力依然較大,存款利率下降的空間不大,負債成本受銀行資質惡化的影響存在上升可能,因此,下半年,銀行凈息差會延續下降趨勢。
此外,中國銀行研究院方面表示,下半年,銀行業在轉型方面的費用投入會抬高運營成本,例如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投入、人才培育成本等。
談及三季度凈利潤規模同比收縮的原因,上述農商行相關負責人亦向記者補充道,還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該行通過各項減費讓利政策扶持小微企業、讓利實體經濟,對該行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收入及租金收入等方面造成較大影響;二是為積極做好疫情防控,該行加強業務營銷及產品研發投放力度,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同時,該行為積極響應國家穩就業政策,加大新員工招聘力度,營業支出較上年同期上升,對凈利潤造成影響。
中金公司發布研究報告稱,該公司預計中資銀行三季度凈利潤增速延續負增長,但業績表現開始差異化。在國內經濟復蘇深化、疫情得以有效控制的基準假設下,中金公司預計部分銀行將確認信用成本頂部、業績有望于2021年實現V型反彈。
蘇筱芮告訴記者:“一些銀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不充分,資產分類未做實,客觀上也會造成利潤增速較多的錯覺。某些銀行逆勢大幅增利似乎不合常理,疫情本就使實體資產質量承壓,最高法下調紅線利率又影響零售業務的貸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