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北京市金融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支持銀行理財公司與具有專業資質的在京資產管理機構優勢互補,依法合規開展委托資產管理業務;推動銀行理財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發起設立可投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產品等多項鼓勵措施,為銀行理財業務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創造條件。
支持銀行理財公司在京創新發展
支持在京金融機構完善數字貨幣、金融科技、投資銀行、財富管理、交易結算等業務板塊,是進一步強化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財富管理、金融交易、資產定價、風險管理等功能的重要舉措。《規劃》明確指出,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銀行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在京創新發展。
2018年12月,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標志著銀行理財正式步入了“銀行理財公司時代”,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共有30家銀行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8家獲批開業,其中,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郵理財、華夏理財、民生理財6家公司注冊地在北京。
在市場人士看來,銀行理財公司是一張“超級資管牌照”,涵蓋了“信托+公募+私募”的牌照功能,將極大拓展銀行理財公司的業務和客戶范圍。此次《規劃》指出,大力發展資產管理行業,支持銀行理財公司與具有專業資質的在京資產管理機構優勢互補,依法合規開展委托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擴大資金募集范圍,引導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和銀行理財資金等長期資本加大對創投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并購基金的出資力度,完善被投企業投后服務機制。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意在加強銀行理財公司與在京資產管理機構的溝通,強化分工與合作,提升資產管理效率和質量,共同做大做強區域委托資產管理業務。鼓勵支持提升創投的投資力度和投后服務強度,以孵化、引導更多的優秀初創企業脫穎而出,并形成長效機制,為交易所后備企業資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推動設立可投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的產品
除了鼓勵銀行理財公司在京創新發展之外,《規劃》還提到,推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銀行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發起設立可投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的產品。
3月16日,銀保監會召開的專題會議也曾提出,要引導信托、理財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樹立長期投資理念,開展真正的專業投資、價值投資,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
在廖鶴凱看來,此舉意在引入長期可持續的資金,提升北交所的市場活力,以進一步強化北交所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北交所掛牌上市。
正如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所言,北京地區專業化財富管理機構高度聚集、金融開放水平較高,可以看到,除了銀行理財公司之外,此次《規劃》還將銀行、保險、基金等機構同步聯動,納入支持框架在最后形成合力,預計《規劃》在接下來5年的時間里將會得到一個快速的發展。
不僅如此,隨著ESG、低碳等概念的普及,以主題概念、主題行業等為主打的理財產品正在不斷涌現。《規劃》也提出,積極培育踐行 ESG 和責任投資理念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銀行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投資基金等社會責任投資者,支持綠色科技孵化器和綠色股權投資基金發展。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規劃》集中體現了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功能的再發揮,加大多元化融資渠道對強化實體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引導銀行理財公司支持綠色科技孵化器和綠色股權投資基金發展也是踐行“雙碳”經濟的發展模式。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