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上海農商銀行發起成立的35家滬農商村鎮銀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了一條下沉基層踐行普惠之路,一條與地方經濟同頻共振之路,一條與全國鄉村振興的相伴之路。
回首,是征程路上飽含深情的“回眸”,更是繼往開來,眺望新途的一次“蓄力”。在服務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擘畫共同富裕的愿景中,弘揚滬農商精神,凝聚普惠力量,踐行價值創造。】
企以才治,業以才興。村鎮銀行的發展需要人才共同書寫,村鎮銀行的價值需要隊伍共同創造。上海農商銀行在控股村鎮銀行人才隊伍建設上狠下功夫,致力于打造一支懂農業、親農村、愛農民的金融人才隊伍,微小專營團隊應運而生。
他們臻于至善、奮楫篤行,活躍在生機勃勃的廣袤田野,投身于鄉村振興的澎湃浪潮。他們篤信奉獻、拼搏、自律,具備服務小微三農的專業知識,與滬農商村鎮銀行共奮斗、同成長,從青澀到堅韌,持續為滬農商村鎮銀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十年培育路,隊伍建起來
滬農商村鎮銀行十年精心培育,著力打造管理、風控、審計、營銷、營運和科技“六支隊伍”。特別是2019年以來,滬農商村鎮銀行對標先進同業、下沉服務重心,致力于建立滿足發展需要的人才培育體系,實現傳統業務團隊向“微小專營團隊”轉型。以“構筑一個平臺、打造一支隊伍、形成一套機制”為導向,積極打造“學習型”人才培訓體系,從“數量、結構、質量”三方面不斷壯大微小團隊。截至2022年6月末,滬農商村鎮銀行成立了微小團隊近90支、人數近450人,占總人數近30%,累計投放微小貸款余額80余億元。
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微小團隊擔當力。發揮村鎮銀行管理部黨委的領導作用,指導、監督各村行堅持“小微三農”市場定位不偏離,以發展成果檢驗微小團隊的工作和戰斗力。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注重在實踐中選人,推進干部交流輪崗,貫徹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微小團隊成員平均年齡28歲,其中黨員近50人,基本都是團員,有些還是團支部的骨干。團隊成員扎實推進黨建帶團建,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參與“青春心向黨,共赴新征程”等主題學習,投身“小小金融家”等志愿者服務,在活動中發揮青年力量,在群團組織中相互學習,凝聚團隊向心力,激發擔當作為。
聚焦實踐培訓,提升微小團隊戰斗力。打造“30%理論+70%”實踐的微小團隊培訓體系,打破先理論后實踐的傳統安排,二者交替進行。為客戶經理搭建更多實踐平臺,深入田間地頭、走街串巷,在誠信村建設、網格化服務等業務開展中積累經驗,參與貸審會學習,培訓講師現場駐點,行領導帶頭“一對一”診斷、總結,形成“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強化理論”的螺旋漸進式培訓體系。還組織開展微貸理論及實踐測試驗證培訓效果,強化授課實效。
施行差異化管理,釋放微小團隊生產力。針對因違規違紀行為造成的不良貸款“零容忍”,實行終身責任制,加強約束力;考核機制“精細化”,FTP考核機制實行點對點考核、突出增量貢獻,加大淘汰力度,實現等級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設定微小貸款不良容忍率及容忍額等“容忍規則”,在容忍規則內靈活處理,營造敢扛事、愿做事、能成事的工作氛圍。
十年服務路,能力強起來
微小團隊在服務中強化自身能力,為客戶量身定制產品、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他們是小微專家,高度融入社區,充分熟悉小微貸款的流程和要求,善于分析小微業務的行業。他們是營銷專家,真正融入客戶,用客戶喜歡的方式溝通交流,獲得認可。他們是風控專家,能精準判斷客戶風險、把控市場風險,及時獲得真實信息。他們是農業專家,懂金融更懂農業,熟知農作物的周期、銷路,深入挖掘小微三農的痛點,主動提供服務。
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以糧食、蔬菜種植為主,陽谷滬農商村鎮銀行微小團隊經常在當地走街串巷。在與種植戶交流中發現,農戶們頂著烈日、彎著腰播種、施肥、澆水,步驟一步沒少,長勢卻一年不如一年,行情不好時還賣不上價,種植戶們對著田地發愁。微小團隊中呂緒陽是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從小就干農活、精農業,他了解到優勝農資門市部新進了一批種子和化肥農藥,還可以飛機打藥,增加產能還減輕工作量。微小團隊立即上門與該門市部負責人溝通,告知農戶們的難處,攜手一起開展農資產品展示,邀請農戶學習如何運用新型農業技術,擴大推廣范圍。到場農資購買意向客戶近20余人,現場還通過提供配套村行信貸產品,提高了農資交易的成交量,并為農資公司下游客戶提供了金融交易服務,讓更多的農戶用上先進的農資產品,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高產能。“真是幫了大忙了,3天就拿到了陽谷村行的貸款,還有飛機打藥,今年的產量有保障了。”自2019年微小團隊成立以來,截至2022年6月末,陽谷村行累計為各類農資公司提供融資約30筆,金額達1000萬元,為下游經營戶提供融資80筆,金額達1500萬元,期間,未出現一筆逾期欠息情況。
微小團隊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客群特點提供差異化服務,如崇明村行“新市民-惠租分期”、深圳村行“新市民-人才貸”、東平、漣源村行“抗疫貸”等特色化場景類金融產品。設計網格化營銷地圖,通過產業、企業、家庭、社群、黨群“五大鏈圈”,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式鏈式營銷,擴大基礎客群。堅持風控前移,引入人行征信和外部數據接入微貸系統,優化業務流程,提高風險防控作用,以高效、便捷的服務打造成為百姓身邊的專業銀行。
十年奮斗路,精神立起來
滬農商村鎮銀行十年艱苦奮斗,錘煉出百折不撓、頑強拼搏,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廉潔自律、道德至上的“三種精神”。以三農情懷為奮斗目標,以“三種精神”為價值導向,強化微小團隊的共同意志。發揮領導效應,行領導、團隊長帶頭引領,主動承擔,不計個人得失,是堅定前行方向、團結隊伍力量的“領頭雁”;是第一個到崗,最后一個下班的“大管家”;也是服務客戶、沖在市場第一線的“排頭兵”。釋放榜樣力量,對標優秀同業,培育先進典型,讓團隊成員找到自身差距,產生精神動力,明確努力目標。形成良性競爭,通過績效、晉升、榮譽等多種途徑,給予奮斗者激勵,發揮“鲇魚效應”。營造出以奮斗者為本的文化氛圍,人人爭做奮斗者、勇當排頭兵,推進村鎮銀行高質量發展。
滬農商村鎮銀行積極響應偏遠地區小微三農客戶的需求,面對無擔保、金額小、距離遠的信貸需求,微小團隊跋山涉水、村里地頭深入客戶,實地調研。天還沒亮,他們自帶干糧出發前往要早出門工作的客戶家中收集資料;夜幕降臨,回到行里整理材料、審批貸款需求,力爭以最快速度發放貸款。遇到客戶需要幫忙,這些農村娃們烈日下幫播種、暴雨下幫挖溝排水、水淹田幫收糧等也是常有的事。截至2022年6月末,滬農商村鎮銀行累計服務小微三農客戶近11萬戶,農戶和小微貸款占比達到近90%,戶均貸款31萬元。
湖南省桂陽縣南衙村素有“桂陽北大門”之稱,該村主要種植玉竹。每年三月份是玉竹種植的時節,短短5天就必須完成播種,村民們早早就開始籌措資金。但地處偏僻、沒有抵押物擔保、交通不便等原因,村民們處處碰壁貸不到款。桂陽滬農商村鎮銀行微小二隊知道后,多方打聽了解到該村鄉風淳樸、勤勞本分,主動將其列為“村居業務”重點推廣村。當天團隊成員驅車42公里前往南衙村,團隊4人分為兩隊,一隊前往村委了解玉竹銷路,打聽村民情況,一隊前往種植地實地考察。眼看著播種時間即將來臨,隊員們爭分奪秒開展預授信審查,早出晚歸成了常態。該村玉竹種植地面積600畝,有些還在山上、需爬山3公里才能到達,為節省時間,隊員們隨身背著自備的飯盒、饅頭等食物,餓了就蹲在田邊吃飯。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多天的艱苦奮戰,累計在該村投放貸款30余筆、金額近400萬元,讓村民順利完成了玉竹播種。“沒想到沒有抵押物擔保,僅用一天的時間,我也拿到了貸款。”南衙村村民感慨。現如今,有了資金支持,玉竹種植規模擴大了,村民在致富路上又邁一步。
治國經邦,人才為先。微小團隊以“三種精神”及專業能力為村鎮銀行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出了源源動能。創新為農,逐夢未來。滬農商村鎮銀行將緊抓人才興、產業強,創新惠農方式,拓寬惠農渠道,完善惠農機制,為服務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