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戰略背景下,能源產業發展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
從2021年底起,浙商銀行大力開展能源金融專業化經營,并新設能源金融部次一級部門,重點服務電力能源生產和電力能源轉換領域,為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力,以實際行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銀行,科技賦能涉農領域,支持鄉村振興。
截至8月末,浙商銀行能源金融客戶融資余額729億元,較年初增加38億元。
金融助力,讓綠色電力“動起來”
人人厭棄的生活垃圾,在浙能錦江環境眼中,全是“寶貝”,而分類后的干垃圾則是更加寶貴的資源。
作為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先行者和引領者,浙能錦江環境在2021年累計處理1138萬噸垃圾,產生了34.3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這相當于滿足253萬戶家庭全年生活用電,并節約標煤172萬噸,減少40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它還避免了用“填埋”去處理垃圾,為國家節約出3.8萬畝土地,相當于3548個足球場。
據說,去這家企業走過看過的人,都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大使:“干垃圾直接可以焚燒發電,干濕垃圾混合,含水量高,焚燒產生的熱值就打折扣。”“垃圾分類做得好,焚燒產生熱值就大,發電就多!”
目前,浙能錦江環境在全國13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擁有25個已投入運營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裝機容量790MW,趁勢而上,如今,浙能錦江環境正在逐步形成規模效應,多個項目處于改擴建階段。
浙能錦江環境踩在發展風口上,但卻一直受到流動性需求的困擾。垃圾發電項目的固定資產一次性投入大,以一座日處理500噸垃圾的項目為例,總投資需3億元左右。同時,項目收入主要依靠特許經營權項下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費和電費收入,一般賬期在3到6個月之間,現金流收入和支出無法完全匹配。
浙商銀行杭州分行為企業量身定制流動性支持服務方案,開辟審批綠色通道,高效提供1.5億元流貸支持。這是浙商銀行與浙江能源的主力軍——浙能集團的首次用信合作,也是“深耕浙江”戰略的具體實踐樣本。
融資更“省錢”,一年為綠色企業省173萬元
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新能源”),專注于光伏新能源電站開發,河南省林州市桂東100MW光伏電站項目是其開發的電站項目之一。原先,企業的融資手段以融資租賃為主,存在融資成本高、資金用途受限和審批流程長等痛點。
2021年11月,人民銀行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機構為碳減排重點領域內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
浙商銀行抓住契機,僅用一個月時間,為企業完成了授信申報到首筆貸款投放,融資期限與項目投資回收期高度匹配,利率較同類型項目貸款大幅下降。企業獲得了——合肥分行3.45億元項目貸款額度支持,每年節約財務費用約173萬元。這一舉措,為企業解決項目投資長期資金的同時有效降低了項目的整體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綜合效益,助力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小光伏大產業,供應鏈連上“共富夢”
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爐橋鎮濱湖村,農戶劉煥康家在自家屋頂安裝了一座功率25.48KW的光伏電站,他的故事是正泰安能光伏產業鏈上“共富夢”的小小縮影。
隨著浙江省“山區26縣參與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試點”持續推進,一個個光伏發電設備在山區農戶的屋頂架設起來,既守護“綠水青山”,保留“鄉土鄉情”,也創造“金山銀山”。
為推廣光伏產業,助力共同富裕,浙商銀行推出了“光伏貸”產品。“浙商銀行的‘光伏貸’,純線上辦理。電站能用20年,前10年還本付息后收益歸農戶,后10年收益全部歸農戶。”
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戶一次性購置光伏設備的費用支出較大、缺乏傳統抵質押物且分散在農村各地的現象。浙商銀行溫州分行與光伏設備龍頭企業正泰集團合作,為光伏產業下游小微企業農戶量身定制了“光伏貸”產品,填補了光伏市場區域農戶融資金融服務的短缺。
舉例來說,依據當地平均日照約3.6小時/日,年發電量3.3萬KW·H及當地上網電價測算,劉煥康家的光伏電站發電收入覆蓋掉貸款本息之后,預計20年內可創造收益15.36萬元,平均每年為這戶家庭增收近8000元。
隨著劉煥康的左鄰右舍,不斷加入“光伏發電增收”的隊伍,截至2022年6月末,浙商銀行已累計向1萬余名農戶投放10億元“光伏貸”。
受益于“光伏貸”的不僅是農戶,還包括光伏產業鏈中的新能能源企業。以正泰安能為例,浙商銀行為其定制了光伏產業鏈金融服務方案,幫助上游盤活供應商應收賬款,下游代理商采購銷售,使得融資鏈條更加穩定、順暢。同時,終端農戶,借助核心企業正泰的信用背書,能用“光伏貸”解決設備前期投入。
這一方案,不僅助力核心企業穩定了供應鏈,拓展了市場,更以“光伏綠電”助力農戶走向“共同富裕”路。據測算,一套家庭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每年可節約燃煤10噸,減排二氧化碳10.5噸,減排二氧化硫0.3噸,減排粉塵250噸。
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深耕浙江,以科技賦能涉農領域,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用實際行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銀行。下階段,將繼續支持鄉村振興,堅持專業化經營道路,為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