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央行宣布全面降準25BP,釋放長期流動性5000億元左右。此前國常會上提及“適時適度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因而時隔兩日后央行公告降準符合市場預期。
本周國常會在提及降準前,首先強調了四季度經濟運行對全年經濟的重要性,明確當前是鞏固經濟修復基礎的“關鍵時點”;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助力寬信用修復是下一階段的政策目標,適時使用合適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做好年末經濟工作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11月來寬地產、寬信用政策工具頻出,包括“第二支箭”民企融資工具延期擴容、支持房地產市場的“金融16條”等,寬貨幣工具配合發力的必要性上升。
回顧以往慣例,降準公告往往滯后會議2到4天,而降準落地往往會滯后8到15天不等;而本次央行公告稱將在12月5日降準,符合以往規律。
本次降準并沒有超出市場預期,但是降準信號釋放的時點略超市場預期。在我們此前的報告中,綜合考慮流動性缺口、MLF到期、美聯儲加息節奏、歷史降準多發時點等,我們推斷,降準落地的概率分布為明年1月>12月>11月,而本次降準公告出現在11月25日,落地時點為12月5日,略超市場預期。此外,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及警惕通脹反彈壓力,因而市場對于近期貨幣政策再度寬松操作的預期降溫,而僅一周后便公告降準,背后原因可能是流動性水位下降、債券市場波動以及散發疫情擾動等。
本輪降準的主要驅動之一是當前流動性水位下降,資金面存在一定波動。今年8月來資金利率中樞整體上移,而進入四季度以來資金面持續寬幅波動,同業存單利率寬幅上行,背后或是流動性水位發生了較大的下行。今年年中在降準、央行上繳利潤等寬貨幣工具投放的影響下,流動性市場供給較為充裕,而疫情沖擊下實體經濟需求持續偏弱,資金面較為寬松。而后隨著散點疫情沖擊邊際消退,私人部門有效融資需求改善,總量寬貨幣逐步退出。流動性寬松的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轉變。
進入四季度,一方面MLF到期量較大,對中長期流動性預期產生了較大沖擊,另一方面臨近年底,資金價格季節性趨貴加劇了流動性市場的不穩定性,資金利率呈現大起大落的走勢。為平抑資金面波動,維護年末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水準,央行四季度以來多次靈活調整OMO投放量,而本次降準也是補充流動性水位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次,近期債券市場波動加大,央行釋放寬貨幣信號維護市場穩定。11月中旬,在資金面發生波動、寬地產和寬信用政策集中發力的背景下,債市迎來寬幅調整,而利率債市場的調整也對理財、債基形成了一定沖擊。
盡管本輪債市調整主要來自于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的利空合力,但流動性趨緊是主要誘因。為此央行在上周多次放量逆回購以對沖資金收緊壓力,單日投放量最高達到1720億元,而資金利率也出現了企穩回落的跡象。而央行選擇在這個時點降準,也是為了提振債券市場投資者的信心,進一步穩定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
最后,當前國內散發疫情有所反復,經濟修復需要更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央行通常會在散發疫情復雜階段選擇投放寬貨幣工具以對沖經濟下行壓力,而在散發疫情受控時恢復正常的貨幣政策。9月來市場對于降準置換MLF持續存在較高預期,但直到11月都沒有得到兌現,原因在于散發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寬貨幣托舉經濟的必要性降低。而近期局部城市散發疫情存在,寬貨幣對沖散發疫情沖擊、穩定市場預期的必要性逐步回升。
往后看,預計降準等寬貨幣將配合其他穩增長政策協同發力,但本次降準工具落地后,結構性工具的政策空間或大于總量政策。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助力寬信用修復,并且重申了不搞大水漫灌和貨幣超發的政策立場。本輪降準的政策目標仍是為了配合近期地產金融16條、民企融資“第二支箭”等寬信用工具。預計明年年初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等寬財政工具也將陸續到位,而前期降準提供的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將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央行在三季度貨政報告中提及警惕通脹壓力,并且重申不搞大水漫灌的立場,預計隨著散發疫情沖擊消退,降準等總量寬松政策將陸續退出,而定向降準、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政策工具將繼續發揮“精準滴灌”的功能,在經濟修復的進程中重點支持結構性偏弱領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