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第19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在上海舉辦,上海銀行行長朱健參加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是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金融機構理應主動作為,以更好體現政治性、人民性。
上海銀行立足國家綠色發展大局,把握綠色產業發展機遇期,高度重視綠色金融工作,從頂層設計、產品體系、管理配套、運營優化等著手加快布局。去年以來上海銀行推出了自身“綠樹城銀”品牌,較早出臺了國內銀行業雙碳白皮書,作為唯一金融機構參與上海地區《零碳園區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制定等,綠色金融得到快速發展,在去年綠色貸款和客戶規模增長均超1.8倍的基礎上,今年又實現了規模翻番。綠色金融正逐步成為該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朱健表示,金融與綠色雖屬兩個不同領域,但具有天然的共性:在目標上,兩者都追求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統籌兼顧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在屬性上,兩者都具有很強的外部效應,金融具有資源配置、價格調節、產業引導的作用,綠色產業具有資源集約、效率提升、環境友好的作用,兩者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都致力于實現更好的社會效益;在聯接上,金融作為實體經濟血脈,為綠色發展、社會轉型提供助力是應有的責任,也是推進自身轉型、調整發展結構的立業之本。因此,綠色和金融同行同向、同頻共振,兩者融合將產生更大的疊加效益。加快綠色金融發展,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當前,綠色金融發展正處于難得的機遇期。從政策驅動看,中央層面建立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各級政府和各產業部門密集出臺多項綠色發展政策,有序有力地釋放紅利。具體就綠色金融而言,主要是兩個方向:一是支持貨幣政策工具創新。人行陸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目前已累計發放3047億元,帶動綠色領域融資快速增長,3季度末全國綠色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31.4%,達到20.9萬億元,在全球處于領先。二是支持投融資模式創新。通過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各地政府綠色投資基金等,加大社會資源引導力度,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等,未來不平衡的狀況有望得到緩解;通過鼓勵推出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多樣化產品,豐富投融資渠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