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熱度不減,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貨架也日漸充盈。12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建設銀行、招商銀行(600036)、民生銀行(600016)、廣發銀行、北京銀行(601169)等多家銀行在個人養老金專區上線了養老專屬存款,期限由3個月至5年不等,利率略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產品。隨著養老專屬存款陸續上線,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的產品日漸多元,在分析人士看來,養老理財預計不久后也將添置進入產品貨架,整體來看,存款和保險或將成為銀行主推產品,投資者應該盡可能多元化配置個人養老金產品。
養老專屬存款密集上線
繼公募基金、保險產品添置進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貨架后,儲蓄產品也陸續上架。12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已在個人養老金專區上線了養老專屬存款,期限涵蓋3個月至5年,產品利率在1.75%-3.4%。
以民生銀行為例,近日,該行正式上線個人養老金儲蓄類“安心存”產品。該產品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支持提前支取,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三年期利率最高可達3.4%。
目前上線養老儲蓄類產品的銀行都設置了一定的存款金額。招商銀行、北京銀行的養老專屬存款產品起存金額均為1000元。其中,招商銀行提供的養老專屬存款產品設有1年、2年、3年、5年四個期限,產品年利率分別為2.15%、2.65%、3.25%和3.3%。北京銀行在App上推出了養老儲蓄存款產品,產品覆蓋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5年六個期限,最高利率可達3.3%。
建設銀行、廣發銀行養老專屬存款設置的起存門檻為50元。建設銀行專屬存款產品期限包含有3個月-5年期,最高年利率為2.65%;廣發銀行專屬存款存期有2年、3年和5年,對應的到期年化利率分別為2.65%、3.25%和3.3%。
作為個人養老金賬戶定制產品,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個人養老金專屬存款產品利率略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產品。以招商銀行為例,該行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1000元起存產品的年利率為2.9%,而同期限同起存點的養老專屬存款產品年利率則為3.25%。
在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看來,相對于普通定期存款,個人養老專屬存款的利率更高。在產品上線初期,為了吸引投資者在本行開戶及購買產品,銀行需要向投資者提供有吸引力的產品。
產品貨架日趨豐富
個人養老金以賬戶制為基礎,除資金積累外,賬戶內的資金還可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
根據《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所發行的儲蓄存款包括特定養老儲蓄,不包括其他特定目的儲蓄可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由參加人通過資金賬戶購買。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601988)、建設銀行四大試點銀行均已在試點地區發售特定養老儲蓄產品,且5年期特定養老儲蓄銷售火爆。不過,暫未上架至個人養老金專區。
比較個人養老金專屬存款,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存期偏長,涵蓋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個期限,且有一定年齡限制,需滿35周歲,不過利率也對應偏高,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最高可達4%。
從個人養老金專區貨架來看,儲蓄類、公募基金、保險產品正在陸續上新,不少銀行還針對部分養老公募基金Y類份額申購交易費率優惠。不過,目前來看,養老理財類產品仍未有上架進展。
資深金融政策監管專家周毅欽表示,養老理財產品需要進行一定改造才能用于個人養老金賬戶進行購買,且需要報批監管部門后才可以發行,預計將在年底或者明年一季度正式上線。
劉銀平也認為,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較窄有待進一步放寬,個人養老金賬戶中的理財產品種類也需要進一步擴展,不過目前部分理財公司已經有了一定的產品研發及資產管理經驗,理財產品或于明年初上線。
投資配置應盡量多元
此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名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市等36地入選,這也意味著,在36個城市的投資者均可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養老專屬存款、養老基金、養老保險等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
周毅欽表示,總體來看,個人養老金產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保障類,主要是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二是儲蓄類,主要是養老儲蓄等,重在保值;三是投資類,包括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從目前市場實踐來看,現有的理財產品以穩健增值為主;公募基金則包括追求穩健增值和積極成長多種類型。
對于后續哪類產品會成為主推產品,劉銀平認為,從現有的銀行各類金融產品來看,銀行更傾向于推薦存款產品及保險產品,一方面是因為銀行的攬儲任務較重,另一方面是因為保險產品的代銷傭金較高;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的收益率波動相對較大,而銀行客群以保守及穩健型為主,所以在個人養老金產品中,銀行可能仍會主推存款及保險產品。
談及投資者產品配置的建議,周毅欽指出,普通投資者要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個人養老金產品,產品配置盡量要多元。未達退休年齡的年輕群體抗風險能力較強,可以考慮以投資類的產品為主,獲取長期合理回報;而臨近或者已經退休的群體,應該考慮以穩健增值類或者儲蓄類產品為主,保障養老資產的安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