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601988)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報告披露2022年銀行業理財市場情況、理財市場監管政策、理財公司和市場服務機構發展等。
截至2022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2.94萬只,募集資金89.62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
存續規模較年初下降4.66%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278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47萬只,較年初下降4.41%;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
理財產品存續情況
分機構類型來看,截至2022年底,理財公司存續產品數量和金額均最多,存續產品只數1.39 萬只,存續規模22.2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9.36%,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0.44%。其次,城商行存續規模2.45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為8.85%。
理財產品類型來看,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6.40萬億元,占比為95.47%,較去年同期增加2.52個百分點。其中,公募理財產品占據絕對主力,存續規模26.38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95.41%,占比較去年同期減少0.59個百分點;私募理財產品存續規模1.27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 4.59%。
此外,從各類機構理財產品存續情況來看,截至2022年底,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以及農村金融機構等理財存續規模均同比下降,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2.24萬億元,同比上升29.36%。
凈值化轉型方面,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6.40萬億元,占比為95.47%,較上年同期增加2.52個百分點。
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收8800億元
銀行理財收益表現如何?報告顯示,2022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602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5198億元,同比增長1.45倍。2022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9%。
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情況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為29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截至2020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5.86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9932.5億元;2019年,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9255.8億元;2018年,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10566億元。由此可見,2022年投資者的收益創下五年來新低。
行業人士普遍認為,2022年收益下跌的原因在于,年內銀行理財遭遇了市場較大的沖擊,再加上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轉型后,業務的底層邏輯發生根本性變化,制度優勢和階段性紅利已消失。
中小銀行成理財產品代銷的重要力量
據悉,已批準31家理財公司籌建,其中30家獲批開業,理財業務公司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2年底,理財公司產品存續規模占比達到80.44%,且全部為凈值型產品。
報告顯示,2022年,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累計代銷金額53.59萬億元。具體來看,4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僅由母行代銷,25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除母行代銷外,還打通了其他銀行的代銷渠道。此外,16家理財公司開展了直銷業務,全年累計直銷金額0.26萬億元。
從代銷渠道拓展情況來看,2022年理財公司理財產品由母行代銷金額占比整體呈現下降態勢。剔除母行代銷的情況,理財公司合作代銷機構數量逐步上升,12月有328家機構代銷了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較1月多出212家,可以看出理財公司正不斷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銷渠道。
報告指出,當前越來越多在資產管理和投研能力方面相對不足的中小銀行選擇通過代銷業務繼續參與理財市場,充分發揮自身在客戶資源、銷售渠道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逐漸成為理財產品代銷的重要力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