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ec2q"><blockquote id="yec2q"></blockquote></dfn>
<strike id="yec2q"></strike>
  • <samp id="yec2q"><tfoot id="yec2q"></tfoot></samp>
    <kbd id="yec2q"></kbd> <ul id="yec2q"><tbody id="yec2q"></tbody></ul>
  • <ul id="yec2q"><center id="yec2q"></center></ul>
    <ul id="yec2q"></ul><th id="yec2q"></th>

    證券時報社常務副總編輯周一對話重慶農商行董事長謝文輝: 立足“三農”夯實龍頭地位 走下去才能走得下去

    2023-07-18 00:00:00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身著淺灰色西裝,重慶農商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謝文輝在攝像機前坐定,接受證券時報社常務副總編輯周一率隊專訪。

    起初,他說話聲音低沉,語速平緩,字斟句酌,直到談及金融科技相關話題,謝文輝的話匣子才真正打開。

    這是他長期耕耘的領域。1997年走出校門后,謝文輝便一頭扎進銀行科技條線,先在工行度過十載春秋,而后邁入重慶市農村信用社(重慶農商行前身)大門。

    其間,謝文輝親歷了重慶農商行完成改制、資產規?缭饺f億、“A+H”兩地上市等數項重大任務。他的身份也從科技部門負責人一路晉升至總行副行長、行長,直至去年二季度掌舵這家農商行龍頭。

    “風險和發展,是我每天最關心的兩件事。”談及履新一年的感受,謝文輝表示。如謝文輝所言,銀行基業長青系于風險管理,“風險肯定是第一位的”;發展則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和縣域經濟是農商行最主要的特質,我們將做好主責主業,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確保全行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讓投資者更加放心!敝x文輝說。

    從高風險機構到農商行龍頭

    證券時報記者:您是去年4月開始掌舵重慶農商行,到現在已有一年多,從行長到黨委書記、董事長,角色切換之間有什么體會?

    謝文輝:肩上的壓力肯定更重了。我們有1755個網點、1.5萬余名員工、2800多萬客戶,全行經營發展的好壞和他們息息相關,也備受上級組織、監管層、股東的關心,這對我來說既是考驗,也是鞭策。

    從自身來講,作為農商行系統領跑者,如何在行業性息差收窄、營收增速放緩局面下支撐農商行新萬億發展,如何擴大發展空間,如何保持同業領先優勢,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主要問題。

    證券時報記者:您在改制前加入,在重慶農商行工作了16年,親歷數個重大發展節點。和您入行時候相比,印象最深的變化有哪些?

    謝文輝:回顧過去,我們實現資產萬億、兩地上市、“走出去”發展,取得金租、理財等多塊牌照,差不多“每兩年完成一件大事”,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點進步都難能可貴。

    2008年,借著全國深化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的東風,我們以統一法人模式改制成立農商行。重組前全行不良貸款率高達13.5%,不良貸款接近重慶的50%,案件發生數量占重慶50%以上,而去年底我們的不良率是1.22%,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2019年我們的資產規模突破萬億,同年又在A股主板上市,成為全國第一家“A+H”上市農商行、西部第一家“A+H”上市銀行,行業地位、社會形象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應該說,我們經歷的不是由好到更好,而是由亂到治、從高風險機構到農商行龍頭的一個發展過程,其間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這些變化也是對我們過去努力的最好肯定。

    證券時報記者:重慶農商行在市場上有很多標簽,譬如龍頭、首家,您覺得哪個標簽最能體現公司的特質及核心競爭力?

    謝文輝:其實對我們來說,成立至今最主要的特質從來沒有發生變化,就是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服務縣域經濟,以及服務我們廣大的零售客戶。這既是我們的定位和使命,又是最鮮明的特點與優勢。

    包括2010年H股上市時,我們有一句話叫“改名不改姓,轉制不轉向”,農商行矢志姓“農”。我們的根基就在農村,我們生于農、長于農、興于農,最后還要惠于農。

    走下去才能走得下去

    證券時報記者:重慶農商行所在的成渝地區是多個國家戰略匯集之地,但同時也是本地法人銀行聚集、行業競爭頗為激烈的區域,您如何看待這種競爭?

    謝文輝:確實,我們直接受益于地方經濟發展,存在諸多業務機遇,也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但同時,競爭也引發了“鯰魚效應”,對整個市場來說是一件好事,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更多的動力和活水。

    反過來,有了活水,市場會更加活躍,地方經濟發展更好,也奠定了當地金融機構經營發展的基礎。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過程。

    證券時報記者:重慶農商行怎么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如何與其他類型銀行競爭?

    謝文輝:對農商行而言,這其實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我認為,農商行還是要堅持主責主業,也就是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和縣域經濟,這是我們的立足點,也是我們真正的“護城河”。

    與國有大行、股份行相比,我們在城區沒有網點、人員、業務、能力的優勢,但在農村地區我們有網點、有人員的優勢,我們能走得下去。走下去,才能走得下去!

    農村市場其實是很廣闊的,也是政策傾斜的方向,F在看來,我們的服務還不夠深、不夠廣,要持續加大投入,讓“護城河”越來越寬、越來越深。

    證券時報記者: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謝文輝:在農村市場,我們打的是保衛戰,要扎實扎牢站穩腳跟,在農商行擅長的領域做得更好,墊高安全墊,形成差異化的發展和競爭優勢。在城區市場,我們要打攻堅戰,借助后發優勢主動參與競爭,讓城區客戶接受、認識我們。在城鄉結合區域,我們打的是陣地戰,雙方機構數量、規模、人員勢均力敵,激烈競爭。

    三場戰役同時發力,才能使全行在競爭中更快速、有效地脫穎而出。我們也對不同區域的分支機構分別設置相應的市場定位、業務方向、考核目標,這樣發展會更清晰、更聚焦。

    證券時報記者:激烈競爭之下,銀行業息差承壓,目前這個勢頭有沒有穩。咳绾螌ふ倚碌脑鲩L點?

    謝文輝:目前來看,息差下降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只能說下降的幅度在到達某個臨界點前邊際收窄,但要出現息差反彈是很困難的。

    這種情況下,銀行需要拓展新的業務空間,質也好,量也罷,都得去想辦法。對區域性銀行來說,資質牌照、長尾客戶群體覆蓋、業務協同、產品服務邊界延伸等,都是可以去挖掘的空間。

    對內,銀行精細化管理、數字化轉型也能帶來內部一系列變革,促使全行真正實現降本增效。兩條路共同努力,才能應對息差收窄帶來的營收壓力。

    科技轉型須線上線下融合

    證券時報記者:您在銀行科技條線長期深耕,又主導實施了重慶農商行整個金融科技轉型?萍嫁D型這條路走下來,有哪些酸甜苦辣?

    謝文輝:科技工作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要有整體思路,有前瞻性,有獨到的眼光與精準的判斷。成立至今,全行科技的轉型變遷我親身經歷,也親自參與,感觸很深。

    以前我們只有簡單的存貸匯系統,沒有OA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信貸管理系統也還在建設,這跟當時的農信社發展狀況是相匹配的。但隨著改制后全行快速發展,這種情況必須改變。

    我們從底層建設開始,自行設計、開發全部技術自主可控的新一代核心系統于2017年4月成功投產上線,交易處理能力實現了單日交易處理筆數從1000萬級升級到6000萬級。

    這不僅有效滿足了全行業務創新、特色化經營、精細化管理等發展需要,也有助于我們提升客戶服務能力和市場響應速度。更重要的是,系統開發過程中,業務發展不受影響。

    證券時報記者:農商行的根其實是扎在“泥”里的。在您看來,扎根太深會不會成為“甜蜜”的負擔,對全行借助科技實現騰飛造成一定困擾?

    謝文輝:誠然,“三農”是一個對科技感知相對較弱的領域,怎么把科技和“三農”金融服務融合,又是一項難上加難的工作。

    但我們扎根農村,深耕縣域,成長為萬億級農村金融機構,可以說,“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是滋養我們發展壯大的“沃土”。農商行的發展根基在“三農”、經營優勢在“三農”,數字化轉型不會,也不能放棄長期以來建立的線下陣地。

    證券時報記者:農村金融機構如何實現科技引領業務發展?

    謝文輝:十幾年前我是反對這個提法的,因為我身處科技條線,知道當時科技并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市場和空間去引領業務發展。時至今日,科技運用已經無處不在,引領業務發展也有很多實實在在的案例。

    我們要怎么做到科技引領?需要先看引領的是什么業務,毫無疑問,就是“三農”。“三農”和普惠金融客戶群體散、小,具有典型的“長尾”特征,更適合金融科技發揮作用。

    但要徹底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將是一個持續性、不斷更新迭代的工程。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農商行的科技轉型應該怎么走?

    謝文輝:我認為,農商行的科技轉型要走線上線下融合的道路。比如,在涉農信貸服務上,一方面對農戶和涉農經營主體建立可信安全的信息收集機制,真正了解客戶;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便捷融資服務。

    發展猶如逆水行舟

    證券時報記者:您每天日程上優先級最靠前的是什么工作?

    謝文輝:風險、發展,是我每天最關心的兩件事。銀行是經營風險的,風險肯定是第一位,風險如果控制不住,發展再好也沒用;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不停地往前游才能保持增長。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我們重點朝哪幾個方向發展?

    謝文輝:一方面是切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以及產業轉型升級建設中去,這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是推進全行數字化轉型,實現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組織架構重整,由以賬戶為中心轉到以客戶為中心,促進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從而帶來業務發展的巨大變化。

    證券時報記者:上市后,大量的公眾股東對重慶農商行的股價比較關心。您怎么看待股價的波動?對市場給予的估值是否滿意?

    謝文輝:估值偏低是絕大多數上市銀行都面臨的困惑,一方面源自投資者對銀行業的認知、對風險的擔憂;另一方面,銀行自身需要在發展過程中找準定位。

    風險和發展,同樣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兩個問題。我認為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不是所有的農商行都是差銀行,這與銀行類別沒有必然聯系,都是有好有壞。

    當然,投資者對農商行存在這樣那樣的認識和擔憂也很正常。這需要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業務、控制風險,來提升投資者對我們的認識,改變估值偏低的現狀。

    這是公司治理層面的一個長期過程,無法短期內促成。只有讓投資者在每個階段都看到我們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他們才更有信心,股價自然回升。

    證券時報記者:請您跟重慶農商行的廣大投資者說幾句心里話。您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謝文輝:秉承著為客戶負責、為股東和投資者負責、為員工負責的態度,我們會努力做好主責主業,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確保全行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讓投資者能夠更加放心,同時獲得更多的回報。也希望我們所做的每一項工作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和肯定。

    (責任編輯:周文凱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va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51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 在线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广告|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99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91精品国产91|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