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23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主題為“守正創新 開放引領——全球經濟重塑與金融業變革”。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劉洪出席論壇并致辭。
劉洪表示,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問題要靠農業來保障。縱觀世界現代化強國,美國、法國、德國等,都是糧食凈出口國,只有糧食自給自足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因此,中國式現代化農業是基礎,要依靠自身力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還要促進數億農民邁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我國農村地區的資源稟賦、人口結構、農業生產等都具有較大差異,實現現代化需要兼顧區域、工農、城鄉協調等多重目標。特別是,當前我國農業大而不強與農村基礎設施滯后、公共服務短板、資源環境約束等問題并存,這些都需要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予以解決。
劉洪認為,金融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不可少的要素,要充分立足“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找準關鍵領域、加快模式創新,著力探索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路徑。在劉洪看來,當前應聚焦五個方面重點發力:
第一,支持糧食穩產保供,守住端牢中國“飯碗”的底線。從長期來看,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既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提升國內糧食和重要農產品(000061)供給能力;也要積極拓展海外糧源,確保糧食進口供應鏈穩定。
第二,服務現代農業產業“鏈式”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驅動力,其核心是推動農業產業鏈、循環鏈、價值鏈全面升級。
第三,發揮好金融的“橋梁”作用,助力涉農“產業-科技-金融”良性循環。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是破解農業技術“卡脖子”問題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然選擇。
第四,創新服務農村綠色低碳轉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近年來,我國農村環境保護持續改善,但仍面臨較為嚴重的資源環境約束。如何有效推動農村綠色低碳發展,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成為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答題。
第五,推動農村普惠金融擴面升級,促進小農戶與農業農村現代化有效銜接。小農經營是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長期面對的基本面,關鍵是讓農民增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未來要著力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多措并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打通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最后一公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