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金融一線消息,2023上海全球資產管理論壇于12-13日在上海舉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黨委委員、副主任劉興亞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
劉興亞表示,上海在加快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擁有國內領先豐富的金融市場要素,法治環境規范有序,人文環境開放包容,政府服務便捷高效,上海還具有富裕程度較高的長三角腹地支持,擁有全國性的重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高地,是國內外經濟金融連接的樞紐門戶,國家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以及浦東引領區建設給予了強大的政策支持和改革放權。
他強調,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國際樞紐之一,上海已經基本確立了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全球清算對手交易方協會等一批重要的清算支付機構或者組織落戶上海,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等上海價格影響力持續擴大。近年來人民銀行外匯局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上海全球資管中心建設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全球,促進全球資管要素在上海集聚。
針對上海金融市場建設舉措,劉興亞指出:
一是統籌推進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2022年末,人民銀行和外匯局聯合發布相關規定,完善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發行債券即熊貓債資金管理規則,統一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銀行(3.880, 0.11, 2.92%)間和交易所兩大市場債券的資金管理規則。這項政策從制度層面完善了外資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規則,為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截至2023年8月末,已有1110家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全球六大洲約70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機構在我國債券市場的持債規模約為3.24愿意,其中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1萬億,近五年年均增速超過20%。
二是優化完善重點領域的跨境投資管理和服務。一方面深化合格境外投資合伙人與合格境內合伙人QDLP試點,在臨港新片推出QFLP試點之后,上海外匯局于今年2月份積極將試點范圍擴展到全市范圍,積極助力上海資管市場對外開放。截至2023年9月末,有86家知名的外資私募股權機構獲得了QDLP業務試點資格,累計授予額度180.2億美元,累計批準60余家管理企業獲得QDLP試點資格,獲得QDLP投資額度共極83.9億美元。另一方面,要優化完善跨國公司資金使用,為跨國公司提供更加靈活高效的全球資金管理服務,探索境內更加開放和創新的全球資金管理模式,形成更加多元化制度化、個性化的上海方案。
三是持續強化人民幣全球投融資功能。到2023年6月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境內人民幣資產余額已經達到9.8萬億,人民銀行持續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機制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和韌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的匯率水平上基本穩定,為資管行業提供更加穩定和預期的匯率環境。目前我們引導市場,樹立匯率中性風險管理,維護匯率市場的正常秩序,目前我們全國的匯率套保已經達到25%左右,上海達到26%,更好地支持上海發展更加多元化、國際化的人民幣匯率市場,提高上海在全球人民幣匯率市場定價中的影響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