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備戰IPO未果,如今鎩羽而歸。1月10日,根據上交所披露的信息,因亳州藥都農商行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對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談及撤回上市申請的原因,1月11日,該行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撤回IPO申請材料是銀行內部發展戰略調整的結果,后續是否重啟上市計劃還要根據進一步戰略規劃來進行。
這家銀行撤回IPO申請
1月10日,上交所發布《關于終止對亳州藥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審核的決定》表示,因亳州藥都農商行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三條的有關規定,決定終止對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
針對此次撤回IPO申請的原因,1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亳州藥都農商行進行采訪,該行相關人士表示,“撤回IPO申請材料是內部發展戰略調整的結果,后續是否重啟上市計劃還要根據進一步戰略規劃”。
亳州藥都農商行位于“中華藥都”安徽亳州,于2005年12月成立一級法人,2010年7月完成農合行改制,2012年10月完成農商行改制,具有鮮明的“支農支小,信用為主”農商行特色。回顧亳州藥都農商行的上市之路,可謂是艱難漫長。2014年,該行啟動主板上市計劃,2016年8月完成輔導備案登記,2017年末該行上市申請獲得當地監管批復,2018年亳州藥都農商行遞交招股書,擬于上交所上市。
不過,好景不長,2019年7月,因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擔任審計機構的IPO企業被拖累,一度被證監會中止審查,亳州藥都農商行便在其中。2023年3月4日,上交所受理了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申請文件,并按照規定進行了審核。
在產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看來,一般上市機構被終止IPO有業績不達標、公司治理股權結構等“硬傷”問題沒有解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持有同樣的看法,他指出,IPO終止可能與股權結構、內部治理方面有關,近幾年特殊宏觀經濟環境導致少數銀行經營業績波動;同時,近年來金融市場波動較大,銀行板塊估值低迷,部分銀行上市也很難獲得理想估值,也一定程度影響少數銀行上市節奏。
根據招股書信息,亳州藥都農商行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不存在按股權比例、公司章程或協議能夠控制該行董事會多數投票權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組織,因此,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截至2022年末,持有該行5%以上股份的股東分別為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9.25%,亳州市譙城區商湯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62%,建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5.08%。
正是因為股權太過分散,亳州藥都農商行股權被質押、司法凍結的現象也較為密集。招股書內容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共計45戶股東將所持該行股權進行了質押,占股本總額的19.56%。5戶股東所持股份被司法機關凍結,占股本總額的0.06%。亳州藥都農商行指出,該行股權受限股東人數較多、涉及股份占比較高,雖然凍結股份數較為分散,但仍存在股東凍結的股份被處置而導致該行股權結構發生變化的風險。
小銀行上市路在何方
銀行能否順利上市還與經營狀況、資產質量密不可分。近年來,亳州藥都農商行業績波動明顯,2020年、2021年該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49億元、22.7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04億元、4.76億元。
2022年,亳州藥都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20.38億元,同比下滑10.54%,增速較上年由正轉負,實現歸母凈利潤3.49億元,同比下滑26.68%。該行2023年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4.02億元,同比下降11.55%。
與此同時,該行不良貸款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亳州藥都農商行的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0.99%、1.52%、2.17%、2.34%,該行在招股書中表示,雖然不良貸款比率符合監管要求,但未來可能會由于貸款組合的質量惡化而上升。2023年6月,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許紹普被查也對亳州藥都農商行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從大環境來看,2023年銀行IPO遇冷,年內無一家銀行上市。在亳州藥都農商行撤回申請后,等候上市的銀行“軍團”共有9家,其中,上交所主板4家,分別為湖州銀行、湖北銀行、海安農商行、昆山農商行,除湖州銀行審核狀態為“已問詢”之外,其余銀行均為“已受理”。深交所主板5家,分別為馬鞍山農商行、廣州銀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東莞銀行,均為“新受理”審核狀態。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銀行本身是具有規模效應的行業,因為中小銀行規模較小,且在銀行間競爭中缺少定價權,很多中小銀行熱衷于上市也是想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來迅速擴大規模,獲得規模優勢。未來中小銀行上市數量不會太多,具備差異性,而非規模化、同質化競爭的中小銀行可能還有少量上市機會。
2024年,銀行上市之路將呈現何種趨勢?周茂華進一步指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趨勢向好,實體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利好銀行盈利與資產質量;近年來我國持續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經營能力方面的紅利逐步釋放;同時,金融市場情緒逐步回暖,以及銀行本身的低估值、高股息、盈利穩健等,均利好后續銀行上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