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摩根基金、華寶基金之后,又有5家公司公告旗下中證A50ETF聯接基金成立。
4月24日,華泰柏瑞基金、平安基金、富國基金、易方達基金、大成基金5家公司同日官宣旗下中證A50ETF聯接基金正式成立,合計募資36.14億元。其中,易方達中證A50ETF聯接基金發行規模已超過易方達中證A50ETF的最新規模。
業內人士表示,相對于ETF,中證A50ETF聯接基金將為場內上市ETF提供更多流動性支持,成為場外投資者布局A股核心資產的新利器。
與此同時,場內中證A50ETF競爭激烈,首批10只產品規模分化,平安、摩根、大成基金位列前三強。
中證A50聯接基金相繼官宣成立
4月24日,華泰柏瑞基金、平安基金、富國基金、易方達基金、大成基金同日公告旗下中證A50ETF聯接基金正式成立,5只基金合計募資36.14億元。
具體來看,華泰柏瑞中證A50ETF聯接基金募集金額達6227.06萬元,有效認購戶數12658戶;平安中證A50ETF聯接基金6.5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5312戶;富國中證A50ETF聯接募集金額達7.43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21770戶;大成中證A50ETF聯接基金募集金額6.66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35375戶;易方達中證A50ETF聯接基金募集金額14.92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79149戶。
此前,摩根中證A50ETF聯接基金、華寶中證A50ETF聯接基金此前已相繼宣告成立,首募規模分別為2883.28萬元、2265.24萬元。
從場內卷到場外,首批中證A50ETF發行后,基金公司隨即火速申報相關聯接基金。3月26日,平安基金、摩根基金旗下的中證A50ETF聯接基金拿下“準生證”,兩家公司分別于3月11日、12日上報聯接基金。3月29日,易方達、銀華、富國、嘉實、大成、華泰柏瑞、華寶和工銀瑞信等旗下8只中證A50ETF聯接基金也獲得證監會批準,至此首批10只中證A50ETF聯接基金全部拿到批文。
截至最新,10只中證A50ETF聯接基金已有7只宣告成立,銀華中證A50ETF聯接基金、嘉實中證A50ETF聯接基金、工銀中證A50ETF聯接基金正在發行中。
業內人士表示,相對于A50ETF,聯接基金為關注核心資產機遇的場外投資者提供了直接便捷的參與渠道,有效服務廣大普通投資者。
摩根中證A50ETF聯接基金經理韓秀一認為,當前經濟處于復蘇階段,成份股盈利或進入上行周期,其中行業龍頭往往具備相對穩定的盈利能力,中證A50指數網羅各行業龍頭公司,業績表現值得期待。
首批10只中證A50ETF規模分化
在中證A50ETF場外聯接基金大戰開啟前,場內大戰早已硝煙彌漫。
此前,首批10只中證A50ETF分兩個時間上市:3月12日,摩根、平安旗下的中證A50ETF上市;3月18日,其余8只中證A50ETF上市。首批10只中證A50ETF合計募資規模為165億元。
如今,首批10只中證A50ETF已上市1個多月,各只基金表現如何?
數據顯示,10只中證A50ETF最新管理規模150.88億元,與上市規模相比,規模合計縮水超14億,規模降幅約9%。
分梯隊來看,10只基金差距有所拉開,截至4月24日,平安、摩根、大成基金旗下中證A50ETF均在20億以上,屬于第一梯隊;華寶、銀華、易方達與富國基金旗下中證A50ETF規模超過10億,處于第二梯隊,其余3家目前管理規模有所縮水,均在10億以下。
目前來看,前三名相對穩定,但競爭激烈仍存在變數。從規模上看,平安中證A50ETF規模持續領先。截至4月23日,該基金規模達26.81億元,創成立以來新高,規模持續位于首批10只中證A50ETF之首。摩根和大成基金旗下產品分別以26.02億元、 23.95 億元緊隨其后。華泰柏瑞中證A50ETF規模縮水最多,超10億元。
平安中證A50ETF基金經理錢晶表示,從長期角度看,穩健的龍頭企業將獲得越來越多的資金青睞,而中小市值以往的“殼價值”“主題價值”“兌現價值”將大幅萎縮。中證A50指數聚焦中國A股市場各個細分行業中,市值最大的50家頂尖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在各自領域內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更是各細分行業的領頭羊,具備高于所處行業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增長前景。
ETF產品上新或加速
近年來,權益市場震蕩調整,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遇冷,ETF受到市場青睞。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全市場共有900多只ETF,總規模高達2.38萬億份,規模不斷攀升。
從去年的中證2000ETF、科創100ETF、創業200ETF到今年的中證A50ETF等,ETF市場已多次出現數家公募機構扎堆上報、發行熱門指數ETF,不斷有新產品入市及獲批成立的場景。不難看出,ETF上報、審批、發行到上市,包括聯接基金的節奏,已明顯加快。
與此同時,ETF也成為不少公司規模增長的利器。天相投顧數據顯示,與2023年末相比,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華泰柏瑞基金與南方基金今年一季度非貨規模增長居前,均實現了超400億元的增長。具體來看,易方達旗下易方達滬深300ETF與創業板ETF今年一季度規模分別增長872.59億元、142.48億元,兩只產品規模增加值貢獻度超八成以上。與易方達基金類似,華夏基金、嘉實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旗下ETF大單品為公司規模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近期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等也有望推動更多增量資金加大布局A股力度。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未來隨著ETF審批速度的提高,產品供給的豐富,將進一步促進ETF的長期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繼續高質量發展。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