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熱衷or理財不香?上市公司一季度理財規模創5年新低

2024-04-28 09:26:54 券商中國 微信號

  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縮水”仍在延續。

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購買各類型理財意愿降至近5年“冰點”,無論是購買理財的公司數量、認購產品數量還是認購總金額,均創下近5年同期水平新低。

有業內投顧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指出,伴隨上市公司經營壓力增大,再融資難度提升,為保障資金安全和流動性需求,今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和預期均有所減弱。

一季度認購理財同比下降六成

券商中國記者據Wind數據梳理,今年一季度,滬深兩市中使用自有或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的上市公司僅有427家,創下最近5年同期新低,較2023年一季度的877家已經“腰斬”。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在900家左右上下浮動。

  

數據來源:Wind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述42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各自公司在該年度認購了共2271只理財產品,購買的產品數量同比下降51.8%。

  

數據來源:Wind

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認購的理財產品規模也掉頭向下。梳理近5年數據,2020年至2023年的一季度,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規模波動幅度并不大,均可穩定在3300億元至3700億元之間。然而,2024年一季度的該項數據較往年縮水嚴重,僅為1282億元,較上一年同期下降60.32%。

  

數據來源:Wind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類,一是自有資金,另一類是自籌資金。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數據后發現,近年來上市公司理財資金中,自有資金的占比有所減少。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自有資金購買理財占比35%,而在2020年至2023年同期,該項占比分別為64%、51%、34%和29%。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總規模減少的背后,一大原因或是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表現不理想,閑置資金有所減少。Wind數據顯示,已披露2023年年報的3376家A股上市公司中,營收同比增長1.32%,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84%。如果剔除金融企業和“兩桶油”,A股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19%。

其中,上證主板和深圳主板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19%、-2.11%;科創板、北交所和創業板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8.72%、-16.06%和1.78%。

“今年伴隨著上市公司經營壓力增大,再融資難度提升,導致其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和預期減弱。”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時認為,前期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主要資金來源是IPO和再融資募集資金,以及生產經營中的閑置資金。伴隨著今年經營壓力增大,上市公司必須保證資金安全性和高流動性。

存款類、銀行理財產品“縮水”量大

分析2024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具體構成可看出,絕大多數參與的上市公司仍將存款類產品作為自己資金配置的首選。上市公司配置的存款類產品主要包括存款、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和通知存款。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配置的存款類產品,相較于2023年一季度,呈現全面下降的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1—3月,A股上市公司購買存款類產品同比下降62.69%,認購規模為1016.32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1707.53億元。其中,降幅最大的品類是通知類存款產品,同比減少90.49%;結構性存款、定期存款和普通存款,分別同比減少62.13%、26.58%和62.64%。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2023年6月、9月和12月,全國性大中型商業銀行陸續發布公告,多次宣布下調存款利率,下調包括定期、活期在內的多品類存款。就最近一輪下調動作來看,國有大行下調的重點為定期存款及大額存單利率,降幅一般為10個基點、20個基點和30個基點,存款期限涵蓋一年期到五年期,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品種降幅較大。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與企業業績表現、宏觀經濟因素以及投資收益率下降有關,例如利率下降導致存款類產品吸引力下降,以及投資者對風險的擔憂加劇。

據了解,去年12月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后,多家大行的五年期掛牌利率已降至僅2%。收益率普遍低于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

數據來源:Wind

除了結構性存款類產品減少外,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也在繼續減少。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持有的銀行理財規模較2023年一季度減少約115.72億元,購買規模僅118.44億元,下降幅度達49.42%,這也是該品類產品認購規模的連續第五年下降。

部分公司理財“踩雷”拖累業績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資金購買的理財產品“踩雷”,在報告期內出現逾期兌付或虧損現象,導致拖累公司凈利潤。

近日,A股上市公司二六三(002467)發布2023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去年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0.61%和897.37%。其中,二六三自中融國際信托購買的2億元信托理財逾期未予兌付,該公司對該筆信托理財計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8億元。

4月11日,光云科技公告稱,該公司于2023年購買逾期未兌付的中融信托產品合計9000萬元。同時表示該公司已對中融信托向哈爾濱市香坊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索賠9000萬元。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已有20余家A股公司公告“踩雷”中融信托旗下產品,包括火星人、安記食品(603696)、法獅龍、金房能源、傳智教育、安利股份(300218)等。

上述風險事件發生后,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產品的規模明顯減少。券商中國記者據Wind數據梳理,2024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計僅認購了26.94億元信托類產品,較去年同期減少48.8%。

屈放認為,近年理財產品出現的暴雷事件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安全意識。前些年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往往和房地產關聯度較高,也更傾向于信托、高收益債券等。而伴隨著房地產行業風險暴露,近年來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更傾向于債券或者結構化存款、貨幣基金等現金類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也有部分類別的理財產品同比增長,但這些產品的規模總體并不大,占比有限。其中基金專戶、逆回購和投資公司理財同比增長分別為103%、93%和27%。

“未來上市公司理財方面仍會根據宏觀經濟情況和公司自身需求相結合。但是伴隨著無風險利率下行,市場上現金類理財產品的受益必然會受到影響。近期,已經出現上市公司開始布局權益類股票和基金投資,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提升資產收益率。當然,現金類產品目前大多數份額仍然是上市公司閑置資金的首選。”屈放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悅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91精品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超碰12396|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10000|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岛国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