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銀行官宣提升第三方平臺交易支付限額。部分銀行將單筆限額提升至原來的4倍,至20萬元;月累計限額提升至原來的10倍,至600萬元。
交通銀行近日發布公告稱,將于11月18日起,將該行借記卡在支付寶消費場景的快捷支付限額提升至單筆20萬元、日累計20萬元、月累計600萬元,支付寶轉賬、理財、還款等其他場景繼續維持現行限額標準,即單筆5萬元、日累計10萬元、月累計60萬元。
除交通銀行之外,招商銀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等三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此前也開展了“提額行動”,提升了第三方平臺快捷支付的交易限額。
依據各銀行官網和公開搜索,目前,多數銀行在支付寶、財付通的快捷支付限額大多在單筆5萬元、單日10萬元。除上述銀行外,暫未發現年內有其他全國性大型商業銀行對第三方平臺快捷支付限額作調整的公告。
多家銀行官宣上調第三方平臺支付限額
11月7日下午,交通銀行(601328)在官網發布了關于調整交通銀行借記卡支付寶快捷支付限額的通告。
在公告中,交通銀行表示,為進一步提升客戶的支付體驗,將于2024年11月18日起,將該行借記卡在支付寶消費場景的快捷支付限額提升至人民幣單筆20萬元、日累計20萬元、月累計600萬元。對比調整之前的限額(即單筆5萬元、日累計10萬元、月累計60萬元),本次提額將單筆限額、日累計限額、月累計限額分別提升至原來的4倍、2倍、10倍。
此外,支付寶轉賬、理財、還款等其他場景繼續維持現行限額標準,即單筆5萬元、日累計10萬元、月累計60萬元。微信支付目前限額仍為單筆5萬元、單日10萬元、單月60萬元。
除交通銀行外,今年下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陸續發布公告,宣布調整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快捷支付交易限額。
例如,9月30日,招商銀行(600036)公告稱,決定自2024年10月10日起,將該行借記卡在支付寶消費場景的快捷支付交易限額提升為單日20萬元、單筆20萬元。理財、轉賬等場景交易限額繼續維持現行的單日5萬元、單筆5萬元。具體額度以支付寶側實際支付時的展示為準。
7月18日,郵儲銀行也曾公告,為提升客戶使用體驗,該行決定自2024年7月18日0時起,財付通借記卡快捷支付交易限額調整至:單筆4萬元、單日8萬元、月累計60萬元;其中,理財場景借記卡快捷支付交易限額調整至:單筆30萬元、日累計30萬元、月累計60萬元。
此外,近期采取類似動作的全國性商業銀行還包括平安銀行(000001)。去年11月24日,平安銀行在官網發文稱,為提升客戶支付體驗,決定自2023年12月14日起,提高該行借記卡在財付通除理財場景外所有場景的快捷支付交易限額為單日10萬元、單筆10萬元。理財場景的快捷支付交易限額繼續維持現行限額單日5萬元、單筆5萬元。財付通借記卡快捷支付限額的調整路徑為:平安口袋銀行APP-我的-右上角設置-支付管理-快捷支付-已綁定-微信支付-管理。
依據各銀行官網和公開搜索,目前,多數銀行在支付寶、財付通的快捷支付限額大多在單筆5萬元、單日10萬元。除上述銀行外,暫未發現年內有其他全國性大型商業銀行對第三方平臺快捷支付限額作調整的公告。
擁抱各類支付場景 提升客戶支付體驗
上述交易限額針對的“快捷支付”,是指將銀行卡綁定到用戶常用的第三方支付App上進行支付。這類銀行卡主要是借記卡。
對比來看,各銀行調整交易限額的內容并不一致: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均針對支付寶快捷支付進行了調整,而郵儲銀行和平安銀行則是針對財付通。從調整金額來看,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做法基本一致,均為單筆20萬元。
為何近期多家銀行紛紛開展“提額行動”?從以上公告可以看出,各家銀行進行提額的初衷都是為提升客戶支付體驗。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銀行上調快捷支付交易限額主要是為了適應用戶使用習慣和移動支付發展現狀。當前,用戶的支付需求日益多樣化,對支付便捷性和額度的要求不斷提高。提高快捷支付限額可以減少用戶因額度限制而產生的支付受阻情況,讓用戶在進行大額消費或資金流轉時更加順暢,增強用戶對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提高支付限額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大的消費空間,進而刺激消費。尤其是在促銷活動或節假日購物高峰期,較高的交易限額可以便利消費者進行更多的大額消費,從而推動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帶動銀行交易規模、交易頻次等進一步增長。
中國建設銀行APP顯示,在雙十一期間(2024年10月31日-11月12日),該行對于支付寶和財付通的快捷支付限額進行了“限定”調整。其中,財付通快捷支付由日累9萬元提升至日累計10萬元。
銀行上調快捷支付交易限額,也是央行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政策推動。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在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更好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提升賬戶服務水平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央行將指導支付寶、財富通等主要支付機構將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
年內多家銀行調整非柜面渠道支付交易限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多家銀行發公告稱將調整部分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的非柜面渠道(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自助設備、POS等)支付限額。部分銀行停止手機銀行中ATM掃碼取款業務,另外,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等還暫停無卡存取款業務中預約取款或其他部分功能。
例如,7月4日,江蘇銀行常州分行等多家銀行發布公告稱,將根據賬戶使用情況,按照“銀行賬戶功能與賬戶風險等級相匹配”的原則,差異化動態調整賬戶非柜面渠道業務限額;7月5日,中國銀行(601988)大連市分行發布公告,動態調整個人結算賬戶非柜面渠道業務限額。
各家銀行對于調整對象的標準有所差異,部分銀行明確為在該行開立6個月以上未發生業務的I類賬戶,部分銀行則表示為目前網銀限額與賬戶交易流水有明顯不符的賬戶等。
多家銀行表示,降低部分個人銀行結算賬戶非柜面渠道的交易限額是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的工作要求,也是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賬戶資金安全的必要手段。若非柜面限額無法滿足客戶的使用需求,客戶可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銀行卡(折)等證明材料到銀行營業網點辦理額度調整。部分地區根據當地反賭反詐工作要求,可能需要提供其他輔助證明材料。
盡管本次各銀行上調第三方平臺支付限額的舉措與非柜面渠道支付交易限額調整用意不同,但與提升限額相關的風險同樣值得關注。專家認為,銀行應當在風險管理與使用便捷之間做好平衡。
王蓬博建議,銀行應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交流用戶的交易信息和風險情況。共同制定風險防控策略,加強對交易的監管和管理,確保用戶資金安全。此外,銀行自身應該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用戶的交易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