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份第一個交易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了“2.0%”關口,為2002年4月以來最低,創下近22年歷史。
實際上,此次債市的波動源于資金的大量涌入,這與近期銀行存款政策以及銀行理財產品的一系列變化不無關系。
此前11月29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兩項自律倡議,要求將非銀同業存款利率納入自律管理,并要求銀行在同對公客戶簽署的存款服務協議中加入“利率調整兜底條款”,于12月1日起生效。
在此倡議下,一方面,銀行高利率的活期存款將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定存提前支取開始有條件化,而在這之前定存被視為流動性不受限的資產。基于此對債市構成了直接影響。
此外,在銀行存款“降息潮”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替代效應逐步顯現,資金涌向理財產品,最終流向債市。
今年以來,存款利率經歷了三次調整,其中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更是跌破了2%的重要心理關口。此外,根據11月27日,融360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10月銀行存款利率報告》,10月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環比降幅超20BP,大額存單各期限平均利率也均環比下跌,作為“攬儲利器”的銀行大額存單利率也漸次下行至“1”字頭。
對比之下,從銀行理財產品方面來看,根據普益標準發布的《銀行理財市場月報(10月)》,即便受到降息潮影響,截至10月末,銀行理財公司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仍然達到2.35%,高于銀行定期存款。
相比于傳統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提供更高的預期收益率。這是因為理財產品可以投資于更廣泛的資產類別,包括債券、貨幣市場工具、以及其他金融產品,從而獲取更高的回報。
可見,在當前利率下行的環境中,銀行理財產品的性價比優勢愈發明顯,正促使資金從傳統存款轉向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今年來,銀行理財規模呈現穩步增長。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截至2024年10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到29.33萬億元。
同時,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監管層面的支持,銀行理財產品也在不斷創新,種類和結構持續優化,不斷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服務,如在線購買、實時監控等,提高了用戶體驗,進一步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
以網商銀行9月份上線的銀行理財專賣平臺“穩利寶”為例,其借助AI大模型對千行百業的小微經營者進行資金流預測,并基于此構建產品量價模型,預測理財產品未來的申購和贖回金額。依據預測結果,銀行理財子公司可提升10%的資金利用效率,從而提升產品收益體驗。
近年來,伴隨居民財富的積累和理財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尋求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銀行理財產品正契合這一市場變化趨勢。
長期國債收益率的突破性變化,預示著低利率環境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維持。在低利率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居民的風險偏好持續走低,銀行理財也將繼續作為穩健理財的重要選擇,滿足廣大投資者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