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于1月13日在線上播出,主題為“2025年的中國經濟”。會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發布了宏觀報告。ACCEPT常務副院長厲克奧博對報告進行解讀。
厲克奧博表示,2025年中國經濟展望,長期的判斷是非常樂觀的。
因為中國增長的潛力依然巨大,首先是需求巨大:需求來自于兩大塊,一個是長期的城鎮化,另外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增長。潛在的供給能力也巨大,一是儲蓄率40%,是國際上最高的水平,給我們無論是歷史上的呆帳、壞賬、化債,還有未來國家財政的擴張,提供了資源的支持。另外,科技創新能力巨大,理工科畢業生每年相當于美日歐畢業生的總和還要多。
人力資源總量,很多人置疑中國的人口結構變化了,人口紅利消失了,是不是中國經濟潛在增速就逐漸快速下行?
厲克奧博表示,并不是這樣。2050年中國人力資源總量相當于2020年人口當量的16.44億人,所以即使人口結構確實發生了很多變化,老齡化和少子化,但是勞動力尤其是人力資本不是制約中國未來長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約束條件。
他指出, 2025年極其關鍵,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
比如,新能源汽車是中國經濟的名片,全年3000萬輛車,又創了歷史記錄,新能源車1000萬輛以上,但是我們要看到新能源的車企,除了特斯拉以外,幾乎沒有盈利的,短期之內可持續,但是長期一定會影響這些企業的研發能力,影響后續的國際上的競爭力。
這些內卷就造成了企業踩踏式的出海,造成對華一向很友好的很多國家,比如說巴西,他們現在開始認為中國影響了他們當地工業化的進程,營商環境變差。這一系列也影響了政府本身行為邏輯的激勵,所以出現了趨利性執法、遠洋捕撈、稅收倒查等各種問題,直接體現在財政上,就是非稅收入大幅上升。
當前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厲克奧博指出,就是基建周期基本結束,疊加融資期限錯配,導致了地方政府用于實際經濟支出這一部分的體量正在快速的收縮。
“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歐美也多次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基建投資熱潮的時候,宏觀經濟運行比較樂觀,金融部門也擴張,企業也愿意投資,居民也愿意借貸。但是基建完成之后,投資會出現收縮,企業家預期也下降,這個時候如果你的借貸期限如果錯配,就會造成經濟快速的收縮,當前我們國家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他說。
2025年經濟展望,中央的部署已經非常明確了,從2023年就開始提到發展是硬道理。今年又第一次歷史上把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這種宏觀政策組合搭配在一起。
厲克奧博指出,兩方面的原因最重要,一個是化債的力度在短期內是不夠的,建議應該由中央政府發行超長期國債,以3年的時間,30萬億的規模來幫助地方政府化債,可以有利把當前由于地方政府壓力過大造成的激勵行為扭曲的這樣一個現象徹底扭轉。
另外,很多部門對于短期內要把經濟增速拉起來這個形勢的嚴峻性理解得不足,直接跟我們實現2035年的目標是掛鉤的,最核心的是要發行超長期的國債,一定比例的間接稅要轉向消費力,更加積極的改善營商環境等。
“我們也建議,房地產一方面取消一線城市限購是短期內最四兩撥千斤的改變大家預期的辦法,同時,針對市場的開發主體,能夠有相應的充足信貸的措施。”他說
關于提振消費,厲克奧博表示,特別建議由中央政府發行消費券,中國主要是流轉稅,尤其目前我們還沒有補貼服務消費,絕大部分最新的補貼手機,補貼完手機,其實這些補貼很大程度上,中央政府是可以通過稅收回收到兜里的。
以舊換新是24年一攬子增量政策里面效果最好的政策之一,也建議25年能夠繼續的擴圍,同時也擴展到服務消費,然后補貼重點的低收入群體,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最高,但是消費能力比較弱,三年內解決地方債務的問題,培育消費大市場。
最后是展望,厲克奧博表示,我們認為2025年有望中國經濟全面的體感上轉暖,營商環境會得到治理和改善,這里主要指的是法制化。部分地區的樓市會見底回暖,股市總體來講會有一定的增長,產業內卷,也就是企業的利潤有望得到上升,部分行業的產能在政策的推動下,比市場化的行為更快的出清。最后,國際環境也會在波折中呈現一個新的格局。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來源:新浪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