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打著“代理退保”“代理維權”“減免債務”等名義,擾亂市場秩序、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不法中介活動時有發生。為構造健康、和諧、穩定金融秩序,興業銀行武漢分行積極踐行“金融為民”服務理念,將金融教育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多措并舉筑牢金融安全防線,捍衛消費者權益。
金融教育譜新篇
為向廣大群眾提示和解析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表現形式、手段和危害,幫助消費者有效識別和防范相關風險,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期間,興業銀行武漢分行76家網點齊發力,深入社區、企業、校園等場景,重點關注“老少新”、殘障人群需求,通過懸掛條幅、設立科普驛站、原創“打非”游戲普及金融知識,踐行縣域宣傳。
興業銀行武漢分行76家網點齊發力,深入社區、企業、校園等場景,將“金融消費者八項權益”“反詐防非”等金融知識宣教直抵廣大群眾身邊。
通過面對面、一對多的現場宣傳,讓“金融消費者八項權益”“反詐防非”等金融知識直達廣大群眾身邊,幫助大家自覺抑制、遠離“非法集資、代理投訴、電信詐騙”等各類非法金融活動陷阱。
科技創新護權益
近年來,不少詐騙分子利用部分信用卡負債人對金融相關知識掌握薄弱及依法維權意識淡薄的特點,打著花式噱頭在網上發布“代理投訴”非法廣告,引誘其轉賬騙取錢財。
近日,興業銀行武漢分行接到C女士反饋,因個人資金周轉問題導致名下信用卡產生逾期,通過網絡平臺找到某中介。對方聲稱可幫其修復征信、與銀行協商減免利息,C女士便將個人身份證、銀行卡等個人信息提供給對方并轉給對方一筆“手續費”。收到C女士款項后,中介便冒充其與銀行達成還款協議,但隱瞞仍有相應利息需繳納事宜后失聯。直到今年1月,C女士向其他金融機構辦理信貸業務時,因在銀行分期還款未結清導致被拒,才驚覺被欺騙。
興業銀行武漢分行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當好個人錢袋子的“第一責任人”,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金融知識學習,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避免隨意泄露身份證、銀行卡等重要信息。如遇金融困惑或糾紛,應通過正規渠道提出訴求,依法合規維護自身權益,切勿輕信陌生廣告、來電,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設置的金融陷阱。
“C女士的案例雖是個人大意與疏忽引發,但也是促進金融機構強化消保工作科技創新動力。”相關負責人介紹,興業銀行武漢分行已充分運用總行信用卡中心開發的聲紋比對技術,自去年10月份至今,已篩查158筆疑似非本人投訴,并結合人臉識別技術,精準識別出6名虛假客戶身份,有效打擊非法中介維權等不法金融亂象。同時,全面啟用遠程身份識別工具受理投訴,持續完善“事前提示—事中保護—事后維權”全流程服務,持續做好公眾常態化與集中式金融教育,筑牢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防線。
金融向善,是體現在細微服務中的脈脈溫情,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項貼心舉措,都飽含溫度;消保為民,盡顯責任擔當,是對客戶權益矢志不渝的堅定守護。興業銀行武漢分行將深挖金融科技潛能,持續探尋消保工作創新方向,全面提升服務效能,在金融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奮楫揚帆,全力譜寫嶄新篇章。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