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首家民營銀行——四川新網銀行發布2024年年報,披露了管理層重大調整信息:原董事長王航因工作原因卸任,擁有國有大行與民營銀行復合背景的朱韜擬接掌帥印。這家由新希望(000876)、小米、紅旗連鎖(002697)等產業資本共同孕育的互聯網銀行,在成立的第八個完整財年交出了營收破60億元、資產規模超千億元的答卷,展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4年至今,多家民營銀行進行了董事長、行長或副行長級別的高管調整。在這輪調整中,多位新任高管都具有豐富的銀行、互聯網金融從業背景,這將對民營銀行的經營發展和戰略轉向產生哪些影響?
新網銀行換帥,新任董事長任職資格待監管核準
日前,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披露2024年年報。報告顯示,該行原董事長王航因工作原因,于2024年6月起不再擔任董事、董事長及專門委員會職務。公開資料顯示,王航曾長期任職于新希望集團體系內,并深度參與新網銀行的籌建工作,其任期貫穿了該行從初創期到規模化發展的關鍵階段。
接替王航的是具有豐富銀行業從業經驗的朱韜。公告顯示,該行已選舉朱韜為新任董事長,其董事長任職資格尚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核準。
履歷顯示,朱韜早年在中國銀行(601988)系統深耕多年,歷任中國銀行浦東分行行長、上海分行副行長、蘇州分行行長等職務,后轉戰民營銀行領域,出任上海華瑞銀行行長;現任新希望集團黨委副書記,并兼任新希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董事會架構同步呈現年輕化、專業化趨勢。年報顯示,除朱韜外,副董事長兼行長江海繼續留任,這位曾主導布局產業數字金融業務的少壯派高管已連續五年執掌核心業務。此外,曹曾俊、林世偉擬任副董事長,劉永好、雷軍等為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新網銀行董事長職位經歷多次變動:自2016年成立以來,該行先后由劉永好(首任董事長)、王航、江海(過渡期代行職責)及再度回歸的王航執掌,此次朱韜的上任是最新一輪換帥。
這一變動標志著這家成立近八年的互聯網銀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作為繼微眾銀行、網商銀行之后的全國第三家互聯網銀行,新網銀行近年來在金融科技領域持續發力,資產規模穩步擴張。
在管理層平穩過渡的同時,新網銀行2024年財報呈現出穩中有進的經營態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3.7億元,同比增長16.08%,較2018年首發年報時的3.59億元實現逾17倍增長。2021年至2024年,該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6.41億元、36.44億元、54.89億元、63.7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1.2%。其中,2024年增速雖較上年放緩至16.08%,但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門檻。截至2024年末,新網銀行總資產達1036.29億元,同比增長0.68%,邁入中型銀行序列;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24.8億元、592.3億元,增速分別為5.1%、8.7%,存貸比保持在94.8%的合理區間。
新網銀行年報顯示,2024年,該行將資源向服務實體經濟、促進消費升級、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等領域傾斜,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方面的支持力度。2024年末,總資產規模為1036.29億元,較年初凈增6.94億元,總體保持穩定。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戶數22.13萬戶,較年初增長2.24萬戶,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218.12億元,較年初增長4.79%,增速高于各項貸款1.31個百分點,近三年的年均復合增速為55%。
2024年,該行實現凈利潤8.11億元,凈資產回報率(ROE)10.54%,盈利狀況優于行業整體平均水平。
風控方面,截至2024年末,該行流動性比例58.86%,不良貸款率1.69%,連續兩年環比改善;撥備覆蓋率183.49%,貸款撥備率3.09%,撥備計提充足。資本管理方面,截至2024年末,資本充足率11.12%,滿足監管要求。
截圖來源:四川新網銀行2024年年報
據了解,新網銀行是繼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后的第三家互聯網銀行,成立于2016年12月28日,是原銀監會批準成立的全國第七家民營銀行,也是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該行注冊資本30億元,由新希望集團(持股30%)、小米旗下四川銀米科技(29.5%)、紅旗連鎖(15%)等股東聯合發起,兼具產業資本與互聯網基因。成立以來,新網銀行已累計發放數字普惠貸款超過3.6億筆、金額超過1.2萬億元,覆蓋全國4000萬新市民、個體工商戶、農戶和小微企業等客群。
去年至今,多家民營銀行進行高管調整
隨著2024年年報披露的收官,民營銀行高管變動圖譜逐漸清晰。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至今,由于“到齡退休”和集團內職務調整等原因,19家民營銀行中,有10家發生董事長、行長或副行長級別的高管調整,涉及新網、富民、眾邦、億聯等機構。
2024年1月,富民銀行原行長楚龍春到齡退任,同年7月,趙衛星獲批出任富民銀行行長、董事。根據公開資料,趙衛星是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擁有超過20年的金融行業管理經驗,在銀行、數字銀行、科技平臺、上市券商等金融機構擔任過高管,先后任職于浦發銀行(600000)總行、民生銀行(600016)總行、杭州銀行(600926)總行,分管過科技運營、小微企業金融、零售金融等業務,參與了當年民生銀行小微金融產品“商貸通”的設計。
2024年7月,鄒家勇獲批擔任眾邦銀行行長、執行董事。眾邦銀行原行長程峰升任董事長,原董事長晏東順到齡退休。鄒家勇曾先后擔任湖北三峽農商行行長、鄂州農商行董事長、湖北省聯社稽核審計部總經理、湖北省聯社計劃財務部總經理等職務?。
2024年7月,藍海銀行原董事長陳彥到齡退休。新任董事長、行長資格獲批,均為內部提拔。原行長宋學峰升任董事長,原副行長王業方升任行長。
去年,億聯銀行原行長王玉海也到齡退休。2024年9月,國家金融監管局吉林監管局核準了蔣永軍吉林億聯銀行行長、董事的任職資格。蔣永軍是平安銀行(000001)老將。據公開報道顯示,蔣永軍曾就讀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復旦大學,研究生學歷,畢業后入職原深圳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此前他擔任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裁已有十余年。
今年3月,湖南唯一一家民營銀行——湖南三湘銀行迎來重要人事變動。行長夏博輝因年齡原因申請退休并辭去執行董事、行長等職務,繼任者萬潔是首位民營銀行女行長,其長期在中信銀行(601998)負責對公業務板塊,曾任中信銀行長沙分行資產托管部總經理、戰略客戶部總經理、公司銀行部總經理,中信銀行總行公司金融部協同創新處處長等職務。
今年4月,原湖南三湘銀行副行長宋源獲批擔任裕民銀行行長。在此之前,裕民銀行行長職位空缺三年多,由董事長余紅永代為履職。
專家:民營銀行高管調整有助于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金融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輪高管調整中,與新網銀行相似的是,多家民營銀行新任高管都具有豐富的銀行、互聯網金融從業背景,這將對民營銀行的經營發展和戰略轉向產生哪些影響?
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內蒙古財經大學校外碩導楊海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2024年以來,民營銀行董事長、行長、副行長級別的高管調整大體分為三種情形。一是到齡退休,自然更替;二是在業績壓力之下進行主動調整;三是在大股東主動進行戰略轉型過程中,與之適配的高管調整。
談及對民營銀行經營發展戰略轉向產生的影響,楊海平認為,不排除個別銀行由于高管更替造成戰略不連貫的情形,一般來說,高管更替對民營銀行后續的戰略重構或者強化戰略執行都有積極影響。
具體來看,部分民營銀行通過高管更替,選配了戰略視野更開闊的復合型人才,例如具有互聯網金融背景、從業經驗豐富的老帥來出任主要領導職務。這無疑會為后續的數字化轉型等重大戰略轉型任務注入強大動力。“數字化轉型通常是‘一把手’工程,沒有主要領導的支持,顯然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務。”
楊海平表示,民營銀行高管更替的另一種情形是選派了傳統銀行出身的高管,這些老將的管理經驗非常豐富,對后續的差異化發展戰略的構建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種情形是選派的高管人選有助于和當地的特色優勢產業形成更好的融合發展態勢,對于后續的產業金融發展是重要的推動。”楊海平認為,總體來看,這輪高管調整對民營銀行堅守戰略定位、提升戰略管理水平,進而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