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盲盒、江蘇“蘇超”聯賽近日火爆出圈,嗅覺敏銳的銀行開始乘勢營銷。
平安銀行部分網點推出了新開戶回饋活動,新開戶并存5萬元即有機會獲得Labubu。江蘇銀行(600919)App推出“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專區”,用戶登錄江蘇銀行App足球聯賽專區,即有機會領取免費門票。
分析人士點評,銀行為了營銷“卷”出了新高度。但換個角度來看,如今的銀行放下“身段”,開始為了吸引客戶的關注、獲得客戶的信任而“卷”也未必是件壞事。打破傳統的服務模式和邊界,也是銀行主動求變、提升競爭力的體現。
不過,銀行在借勢營銷的同時,不能忽略合規的重要性。6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長三角某地金融監管部門近期下發通知,明確指出轄內銀行機構不得通過向客戶贈送實物禮品,或者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發放會員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
平安銀行新用戶開卡存款送Labubu?
工作人員:活動火爆,送禮門檻提升!
近日,有用戶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在平安銀行(000001)新開戶并存款5萬元,即可獲得一個Labubu3.0。
金融研究院了解到,此次活動由平安銀行西安未央路支行發起。
金融研究院以用戶身份致電該支行了解活動具體內容。工作人員表示該活動真實有效,活動時間截止到6月底。
金融研究院進一步咨詢了該活動的參與規則,發現與網友所述不符。
對此,該工作人員解釋稱“活動太火了!
根據該工作人員的介紹,目前想要獲得一個Labubu3.0,用戶需要以“新客”的身份在平安銀行開立儲蓄卡,并存款至少5萬元,存款期限不少于三個月。此外,還需要開立一張信用卡,開卡后需激活并完成首刷。
需要注意的是,“新客”身份是指用戶從未在平安銀行辦理過儲蓄卡和信用卡業務。
另外,金融研究院詢問非西安本地用戶是否可以參加活動?該工作人員,即便不是西安本地的也可以線上預約異地辦理。
Labubu“一娃難求”之下,該活動一經推出,便吸引大批年輕人參與。
目前,除西安外,其他地區的平安銀行分支機構也同步開展了新開戶送Labubu的活動。在某社交平臺上,成都、重慶、深圳、石家莊、北京等地的網友紛紛曬出自己通過參與銀行活動獲取的Labubu。
江蘇銀行APP免費送“蘇超”門票?
目前活動已下架,客服:是否恢復上架等待通知
“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沒有假球 全是世仇”......隨著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簡稱“蘇超”)的強勢出圈,總冠名商江蘇銀行被意外帶火,獲得了超高的品牌曝光與關注度。
面對潑天的流量,江蘇銀行迅速行動,將賽事綁定品牌宣傳。
5月31日,江蘇銀行在官方平臺發布推文稱“賽事周每周二14:00,江蘇銀行App免費放送足球聯賽門票!
根據介紹,江蘇銀行在其手機銀行APP首頁開設了“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專區”,用戶足不出戶就能暢享足球盛宴,更有三大核心功能幫助用戶深度參與全省13城的綠茵對決。
其中,在賽事門票銷售方面,江蘇銀行通過手機銀行“江蘇銀行APP”推出免費領票活動,賽事周每周發放100張票,只要球迷注冊登錄“江蘇銀行APP”就可以免費領取。
用戶可以在賽事周的每周二下午14點,登陸江蘇銀行APP進入足球聯賽專區領取當周比賽門票,每場比賽限量100張,每位用戶限領1張。
蘇超門票“一票難求”之下,免費領票活動無疑吸引眾多球迷的參與,助力江蘇銀行提升用戶活躍度并拓展增量客戶。
除了蹲守銀行APP,更有球迷存款幾十萬,只為了讓客戶經理送張票。
此前,有媒體稱,江蘇銀行的客戶透露,“在江蘇銀行存了幾十萬,就為了讓客戶經理送蘇超門票!
不過,金融研究院發現,多名在江蘇銀行存款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客戶在社交平臺“吐槽”,即使有大額存款也無法獲得贈票。
而且,宣稱活動時間持續至2025年11月2日的“江蘇銀行APP”免費領票活動也提前遭遇下架。
對此,江蘇銀行客服表示,2025年6月6日活動下架,是否恢復上架等待通知。
長三角某地嚴禁轄內銀行送實物攬儲?
業內人士:有助于回歸理性競爭軌道
近年來,銀行蹭熱度的營銷方式花樣繁多,熱門電影、流量IP、網紅玩偶、明星聯名卡等都成為銀行借力營銷的抓手。
銀行借勢營銷,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市場關注,依托外部勢能實現低成本高效獲客,實現品牌價值升華與生態場景突破。
針對近期引發熱議的“存款送Labubu”事件,分析人士表示,銀行為了營銷“卷”出了新高度。但換個角度來看,如今的銀行放下“身段”,開始為了吸引客戶的關注、獲得客戶的信任而“卷”也未必是件壞事。打破傳統的服務模式和邊界,也是銀行主動求變、提升競爭力的體現。當 90% 以上的基礎業務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后,線下網點必然面臨價值的重構——從過去的交易場所,轉變為服務的體驗空間。并且,網點縮編已是大勢所趨,銀行不再過度追求網點的密度和數量,而是更加注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也是這些年銀行經營邏輯和發展理念不斷迭代升級的結果。
該分析人士還表示,期待未來銀行不要只把火力用在花式營銷拉新客上,不要只關注短期的存款指標而忽略長期的客戶深耕。而是把更多的資源用在如何借助網點優勢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如何“卷”出更好的客戶體驗上。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在借勢營銷“內卷”的同時,亦不能忽略合規的重要性。
6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長三角某地金融監管部門近期下發通知,明確指出轄內銀行機構不得通過向客戶贈送實物禮品,或者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發放會員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如有上述情況,當地監管要求相關產品須立即暫停發售,宣傳展示物料同步清理下架,并且存量業務應于2025年底前有序退出。
對于監管的舉措,業內人士分析,個別地區監管部門持續規范存款吸收行為,核心目的在于遏制銀行通過不正當手段攬儲,防范金融風險傳導。禁止贈送實物、互聯網平臺合作等攬儲方式,有助于推動銀行回歸理性競爭軌道,將資源聚焦于服務質量提升與產品創新,而非依賴高成本營銷手段爭奪存款資源。
事實上,早在2018年,原銀保監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就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