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思源)普華永道9月23日發布的《銀行業快訊:2020年半年度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顯示,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全球暴發和持續蔓延的環境下,中國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9010.52億元,同比減少9.05%,為史上首次出現整體性負增長。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上市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夯實風險基礎。剔除該因素影響,上市銀行撥備前利潤較去年同期上漲6.52%。
根據普華永道針對52家上市銀行作出的統計研究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及減費讓利政策落實的影響,上市銀行整體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速放緩。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下,這些銀行的資產負債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6月末,總資產和總負債增速分別為7.65%和7.74%,且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2019年同期增速分別為5.88%和5.95%),規模分別達到212.71萬億元和195.95萬億元。
在普華永道中國北區金融業主管合伙人朱宇看來,2020年上半年,面對新冠疫情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銀行業貫徹逆周期調節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得益于多年來經營和風險把控能力的提升,這些銀行總體運行平穩,資產負債規模穩定增長。然而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上市銀行的不良率上升明顯,未來的資產質量壓力依然較大。
2020年上半年,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應對疫情挑戰,上市銀行加強了信貸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6月末,貸款總額117萬億元,比2019年末增加9萬億元,增幅8.3%。各類貸款中,公司貸款的占比回升,零售貸款的占比回落。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上市銀行不良率明顯回升,逾期率維持相對平穩,兩者之間的剪刀差有所收窄。受疫情影響,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和逾期貸款的金額持續增加,且增速較去年同期明顯加快。不良額和逾期額較去年末分別增加了10.19%和4.50%,至1.74萬億元和1.91萬億元。2019年6月末,不良額和逾期額較2018年末的增速分別為3.94%和2.29%。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金融業合伙人張紅蕾表示,上半年主要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銀行業整體不良情況呈現抬頭之勢。同時在監管相關的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的要求下,部分風險的暴露存在滯后性,預計未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仍會有較大上升的壓力,為資產質量管控帶來挑戰。
對于全年的盈利預測,普華永道認為,上半年確實經歷了不平凡的上半年,盈利在近年來首次出現下滑,導致同比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收入端凈利差和凈息差的的承壓,而息差的挑戰在下半年會進一步地存在;另一方面,外部環境的嚴峻性依然存在,包括國內經濟還在恢復的過程中,境外的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實體經濟面臨的挑戰會轉化到金融體系中,疫情對一些行業、企業帶來的影響比較明顯,上半年一些紓困政策延緩了它們所面臨的問題,在紓困政策到期后,銀行可能會面對進一步的不良貸款反彈的壓力。
總的來看,普華永道認為,整個年度來說,今年的銀行業盈利情況還將會進一步承壓,同時銀行業也在積極地應對挑戰,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在零售、對公理財、資管等業務都加大了數字化應用,把更多的線下業務轉移至線上,希望能夠通過這種轉型,穩定收入來源,節省成本。
朱宇建議,下半年,銀行業在做好金融服務“六穩”和“六保”,推進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以下五個方面的挑戰及機遇:寬信貸政策需要精準導向;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多途徑增強資本實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收官之年,監管力度明顯趨嚴;資管新規過渡期新要求下理財業務轉型;疫情為加速數字化轉型提供契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思源 編輯 趙澤 校對 李項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