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銀行引弓上弦,興業銀行(601166)矢志不渝,在同業數字化轉型的千帆競渡中掌握戰略主動。
作者:董云峰
編輯:葉冬
“我們今天所知的銀行可能在2025年前消失。”
這是普華永道于2014年在題為《銀行業的未來形態》報告中所做的預測。而對于未來銀行更引人注目的論述,來自美國未來學家布萊特·金。
早在2013年,布萊特·金在《銀行3.0》指出: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服務。2018年,他在《銀行4.0》中又進一步判斷:銀行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
2019年,畢馬威提出了未來銀行的定義:未來銀行就是銀行業把握科技變革對商業社會重塑的奇點性機遇,重新認知和構建銀行的生態及企業價值鏈,重建銀行與社會和客戶的鏈接。
2021年以來,“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被寫進了十四五規劃綱要,央行和銀保監會也分別出臺了推進金融科技發展與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銀行業的重構與重建,來到了歷史轉折路口。
在這場奔向未來銀行的大潮中,興業銀行將數字化轉型視為生死存亡之戰,并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勇立潮頭。
興業銀行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該行深化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一委四部一司”組織架構,科技人才隊伍實現翻番,興業管家、錢大掌柜、銀銀平臺、興業普惠、興業生活 “五大線上品牌”煥新發布,加快從“網點興業”向“數字興業”轉變。
“我們要把科技作為關鍵,敢啃硬骨頭、勇闖無人區,為決勝未來鍛造銳利武器。科技是商業銀行轉型下半場最大的驅動變量。”在8月26日舉行的興業銀行34周年行慶大會上,董事長呂家進表示,建設未來銀行,打好科技工作的提前量,加快實施科技萬人計劃,努力使更多的興業人都有基本的數字思維和科技知識,探索以云原生、人工智能、元宇宙為基礎的新型技術底座,做大做強數字資產,形成強大的算力和算法,提速數字化經營和數字化運營。
未來銀行引弓上弦,興業銀行矢志不渝,在同業數字化轉型的千帆競渡中掌握戰略主動。
01
敏捷進化
打造未來銀行,需要搭建未來組織,敏捷則是必備的能力。
今年早些時候,呂家進在《當代金融家》雜志撰文指出,數字時代要有數字時代的生產關系,傳統的科層制、職能制企業組織方式已無法適應市場環境、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必須建立敏銳感知變化并迅速做出反應的敏捷組織能力,否則就是“高速路上跑老爺車”,依舊被淘汰出局。
在呂家進看來,商業銀行必須推動流程組織再造,加快組織敏捷化,從金字塔式的剛性架構向扁平化柔性架構轉變,從部門銀行、流程銀行向數字銀行轉變,從前中后臺分離向前中后臺一體化轉變,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動態組織資源,以柔性工作小組為基本單元,建立差異化的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敏捷響應能力。
這意味著,向體制機制動刀不可避免。從近年來銀行業轉型的實踐來看,大多數轉型成效未達到預期的金融機構,往往都被卡在了這一關。
自去年5月掌舵興業銀行以來,在呂家進的大力推動下,數字化轉型事關生死存亡的危機意識進一步深入人心,全行學科技、懂科技、用科技,以數字化思維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為該行啟動體制機制改革奠定了基礎。
“我們必須以觀念之變破題新時代‘興業之問’,如果一直拿著舊船票就無法登上高質量發展的航船。”呂家進如是說。
今年3月,在興業銀行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呂家進宣布開始實施包括科技、零售、企金等在內的體制改革,將科技組織架構從過去的“一辦一部一公司”改革為“一委四部一公司”,實施科技人才萬人計劃。
其中,正式設立數字化轉型委員會、金融科技部,加強對全行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提升科技發展的統籌規劃和建設管理能力;新設數據管理部,加強對數據資產的管理和應用,解決當前數據資產管理碎片化等問題;組建科技營運部和網絡安全部,構建集團一體化的安全運營體系和新型網絡安全保衛體系,提升網絡安全水平和線上安保能力;新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瞄準場景金融、智慧金融、云金融、安全金融、數字貨幣等五大方向開展前沿科技研究,探索未來銀行之路。
在此之前,興業銀行已經著手從全行企業級架構的頂層設計角度,解決系統部門化、數據碎片化、業務流程斷點等問題;同時加快推動組織進化,包括探索雙線考核落地、試點建立柔性組織,通過組建跨部門任務型團隊,提高迭代開發、敏捷開發能力。
據中報介紹,2022年以來,興業銀行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制定“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率先實施“科技人才萬人計劃”,壯大科技人才隊伍;上半年集團科技投入同比增長17.57%,引進數字化轉型人才超過1200人,科技人員占比較年初提升2.22個百分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興業銀行內部的文化氛圍煥然一新: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科技培訓、討論,更新集團數字化思維、理念、技能,推動全集團人人學科技、懂科技、會科技;深化 “BA+DA+SA” 融合,提高數據分析、建模服務能力,提升數據價值化。
02
連接一切
對內的敏捷進化,是為了對外無界延伸、連接一切,這是未來銀行的題中之義。
隨著科技驅動與生態賦能全面開花,從“網點興業”向“數字興業”的轉變進程不斷提速。中報顯示,上半年興業銀行將金融服務融入更多生產生活場景,推動客戶服務觸點無界延伸;同時,煥新推出“興業管家”“錢大掌柜”“銀銀平臺”“興業普惠”“興業生活”五大線上品牌,實現一個數字興業、一站式場景服務。
其中,“興業管家”主要面向企業客戶,致力于提供資金管理、支付結算、跨境金融服務、供應鏈融資等多譜系金融服務。到6月末,興業管家客戶數較年初增長9.78%至91.17萬戶。
“錢大掌柜”面向零售、企金、機構、同業等各類客戶,以財富管理為核心,涵蓋投資理財、資金融通、支付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致力于成為市場一流的開放式理財平臺。截至報告期末,錢大掌柜注冊用戶數1332.10萬戶,上半年月均MAU 41.43萬戶,同比增長106.53%。
“銀銀平臺”面向同業客戶,是興業銀行2007年率先在行業內推出的同業合作品牌。升級后的“銀銀平臺”致力于提供投融資、財富管理、資產交易、資產托管、科技輸出等綜合服務。6月末,“銀銀平臺”財富云合作機構達5300家,代銷理財產品余額超過2700億元,上架公募基金產品超過3000只。
“興業普惠”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客戶,以線上融資為核心,“讓數據多跑路,讓客戶少跑腿”,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等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至6月末,興業普惠注冊用戶較年初增長379.69%,累計解決融資金額550.07億元。
“興業生活”面向個人消費者,搭建高頻、易用甚至包含車、房買賣在內的金融與非金融生活場景。截至6月末,興業生活累計綁卡用戶較年初增長13.97%至2933.71萬戶。
通過升級與融合,五大線上品牌實現了互聯互通,打破原有企金、零售、同業界限,將金融服務融入更多的生產生活場景,推動客戶服務觸點無界延伸,連接一切的能力不斷提升,未來銀行的圖景徐徐展開。
數據顯示,上半年興業銀行場景生態平臺建設新增項目落地730個,較去年同期增長56.32%,總數達3,681個,覆蓋日均結算型存款2,255.75億元。
隨著場景生態的快速拓展與數據治理能力的持續提升,興業銀行加快推進數據價值化,創新推出“技術流”授信評價體系,將數據作為企業的“第四張報表”。上半年,通過“技術流”評價體系,已審批金額突破1萬億元,投放金額1165億元,為加快布局新賽道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興業銀行還搶抓數字人民幣試點機遇,獲批成為第10家數字人民幣指定運營機構,發揮同業優勢助力更多中小銀行接入數字人民幣系統,共同推進支付體系建設、延伸數幣服務網絡、擴大業務應用場景。
03
結語
隨著數字化轉型成果不斷涌現,如今的興業銀行正集聚更大的發展潛能。
正如呂家進所指出,商業銀行必須一如既往,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以創新為第一動力,面向新時代、運用“新科技”、打造“新金融”,建設領先的數字化銀行,實現自我再進化,以適應數字化帶來的外部生態環境的深刻變化。
興業銀行正從網點興業加快邁進數字興業,構建未來銀行,為中國金融改革創新再添新功。
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最新發布的“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興業銀行按一級資本排名第16位,較上年提升3位。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新金融瑯琊榜。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