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2022年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繼續加大對新基建的投資,加強對重點行業核心零部件供應鏈企業金融支持。同時,金融業還要更好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同時保證海外資產安全。
王一鳴表示,今年以來,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和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重要作用。貨幣政策發揮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功能,通過降準、上繳央行結存利潤、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投放流動性,適時引導LPR利率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68萬億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的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3.8%和29.7%。
王一鳴指出,穩定宏觀經濟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繼續加大對基建投資,特別是新基建的金融支持。繼續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推動金融機構設計更多產品,支持交通基礎設施、5G、大數據中心、綠色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大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持,加大對汽車等重點產業的核心零部件供應鏈企業金融支持,依托核心企業加大對供應鏈上下游的金融服務,加大應收賬款融資服務,緩解中小企業的流動性困難。
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合理保證房地產的融資需求,繼續加大對房地產風險化解的金融支持力度,通過政策性銀行專項借貸,地方政府紓困基金等方式支持保交樓,通過征信支持、并購貸款等途徑,改善房企現金流,保證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大對首套房以及改善性住房的金融支持。
此外,還要加大對居民消費信貸的支持,激發消費意愿。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還款期限,增加對汽車等大眾消費的信貸。通過適當補貼,金融機構適度讓利的方式降低消費信貸利率,提高居民消費意愿。
長期來看,金融體系也要通過戰略性調整,更好適應供給側和需求側新常態。王一鳴認為,金融業要適應高水平對外開放,建立內外聯動的發展模式。既要更好滿足國內投資的需求,也要將業務范圍更多拓展到境外市場,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時要保證海外資產的安全性。金融機構既要創新跨境金融服務,也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海外業務的水平。
“在進一步完善綠色投融資體系基礎上,建立健全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細化ESG產品設計,延伸ESG風險管理內涵,融合ESG高質量發展理念。從授信全流程管理、產品研發創新、投資決策、風險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推進ESG銀行體系建設。”王一鳴表示。
最新評論